• 11

我看gogoro之開發與定價策略

從學生時代騎到現在,我的金豪邁已經22歲了,從載女友變成上下班接送小孩,即使那顆GY6D引擎還頭好壯壯,也到了想物色新車的時候。Gogoro 2大張旗鼓地推出,的確吸引了我的關注。看了一下gogoro的發展,
我發現睿能是在財團的支持下,有策略的逐步吃入台灣龐大的機車市場。

第一代gogoro定價高、用料也高級,在滿天批評睿能不食人間煙火的罵聲中,他們還推出了更高價(補助前12萬3)、性能更佳的gogoro S。這種價位應該很難大賣,這個階段算是燒錢建立形象,除了展示有別於油車萬年不變的設計與精緻感外(雖非人人買帳),更重要的是證明電車的性能已可與油車匹敵。

所以gogoro 2推出後,大家已經很難再針對其性能來批評,比較多的是各自發揮本領在計算與油車的使用價差,然而對一般的使用者來說,即使睿能的月費策略很難精省,但差別已不再令人難以下嚥。撇開那些里程高、車又超省油的少數人不談,交通部統計處的統計指出,全國機車族每週平均里程60 km,每週平均油錢100元(104年之統計、里程趨勢是逐年向下),等於平均每月240 km/400元,睿能推出的資費選擇(不含促銷方案),也是圍繞這些統計數據設定的(暢遊方案100km/299元,300km/499元,上述含定期保養;自在方案150km/399元不含保養),所以基本上是完全符合大多數民眾之使用態樣與花費,並沒有特別貴。

從銷售數字來看,2016年gogoro一代賣了1.3萬台,相比於2016年國內油車的銷售量78.8萬,僅為油車的1.6%。雖然看來不多,其實這數字已經超過台鈴SUZUKI的9977台,市佔率1.27% (數據來源: 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今年推出接近125價位的gogoro 2,銷量翻倍應該是很有可能的,這趨勢若發展下去 (電池蓄電量會越來越高,也會越來越便宜,然而油價大概很難再持續往下走),不出數年電車就會超過5%,威脅PGO的市占 (2016年51818台,市占6.58%)。對於一個新創公司而言,這已經不能算是小眾市場,而是很多民眾都會考慮的選項。
2017-06-04 1:46 發佈
DaViRun wrote:
在滿天批評睿能不食人間煙火的罵聲中,他們還推出了更高價(補助前12萬3)、性能更佳的gogoro S。這種價位應該很難大賣,這個階段算是燒錢建立形象

結果你知道S開賣之後,銷售量一直是整個gogoro車系裡頭最居高不下的嗎?

DaViRun wrote:
不出數年電車就會超過5%,威脅PGO的市占 (2016年51818台,市占6.58%)。

我覺得啦,搞不好明年,甚至是今年底,這件事情就會發生了。
嗯~電動車初期確實gogoro S賣得最好

所以秉持初衷
續推.....
gogoro SS SS+ PRO版?138000 148000 158000

真的
不是每個人都活在天龍國
好嗎?
你會懂得

花北路 wrote:
嗯~電動車初期確實gogoro...(恕刪)

我並沒有這個意思喔,不用過度引伸我的話,只是說明電動車有他一定的市場,即使是中高階也是
而非是多數人認為的,只要價格夠低就能搶到市場

過往台灣的電動車給人的印象就是性能差短距離代步,無法與油車做同等方式使用
但是gogoro出現之後,油車跟電車間的藩籬已經逐漸被打破了
gogoro之前,電動機車版應該也沒幾個油車的車主會點進來參與討論吧?

近兩年來gogoro由新車廠一路變成電車銷售第一名,目前市佔率更超過了六成五
gogoro吸引到的客群,與其說是原本的電動機車用戶,更多的應該是油車用戶吧
bigandy.gm wrote:
我並沒有這個意思喔...(恕刪)

我沒有過度引申: (你說的)
結果你知道S開賣之後,銷售量一直是整個gogoro車系裡頭最居高不下的嗎?

多數人..我是其中之一耶!!
價格不低如何擴大市場佔有率?

之前已經有人給了很好的建議
創造高價新創第二品牌之後再來築夢

不是很懂陸學森在gogoro 2
記者會後因何而哭...如果原因是
1.終於能設計出一台成本降低大家都能接受的電動機車

2.我沒有補助之後還賣七萬多,消費者要謝主隆恩

如是第二點
這家公司真的沒救了


花北路 wrote:
嗯~電動車初期確實gogoro...(恕刪)


買CP值最高那台就好了

大包o wrote:
買CP值最高那台就...(恕刪)

英明
其實1系列更是用心設計的好物阿。
virage164 wrote:
其實1系列更是用心...(恕刪)

嗯~ 了解
知音難覓啊!!!
哈哈~
每次只要有GOGORO的討論議題就會伴隨的固定的酸民出現,不太懂青菜蘿蔔各有所愛的道理這些酸民都不懂嗎?有什麼好痠的呢?喜歡又買得起的就買,討厭又剛好買不起的就別買.就這樣而已有什麼好痠的呢?我只覺得國外有提起台灣時至少有一個GOGORO的產品是被認同來自於台灣我都會覺得好驕傲,而不是酸自己國家的產品,雖然陸學森不是真正的台灣人,可是幕後所謂的財團和研發團隊和生產都是真正來自台灣,特斯拉當年如果沒有當時英明的政府應該是不會離開台灣的,因為台灣有很棒的電動車零配件的供應商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