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客5509 wrote:
工會沒資料=全沒出口?
如人家不是整車出口當然不計入, 要是人家有本事在當地組裝整套配件構成整台車或是半成品再加工, 則零組件出口不行?
是呀,【有本事在當地組裝】的這幾個字說起來輕鬆,實際上要做時要多複雜,
我相信有點 sense 的人應該都知道難度怎麼樣。
更別說,工會統計裡面也不是沒有在計 KD 件出口的,你在工會的報表裡有看到睿能有 KD 件出口嗎?
至少我沒有看到,還是你在哪裡有看到跟我說一聲。
我記得很久很久之前有看過韓國的摩托車市場數據,一年是 8 萬台。
假設我沒記錯這個數字為真,在這種台數下的市場,
有可能 TIC 覺得為了導入 GOGORO 而值得投入或是租借一條產線來生產?
那我倒是好奇 TIC 預估他一年能銷售幾台電動車了(笑
或是你能告訴我,TIC 捨棄整車進口卻採用固定成本更高的當地生產的理由是什麼呢?
小客5509 wrote:
閣下似乎影射當地一般用戶購入車款來自當地營業用車拆裝? 光每個營業用車都可以取得補助下可能也要綁定車牌與用戶, 那樣好拆卸殺肉湊車都不用被追繳補助款地
韓方經銷要這樣貪小便宜拆舊車湊新車銷售, 一次被抓就甭坐後面生意, 都在當地搞出30個電站要的也想永續經營
我倒不完全覺得只是拆舊車湊新車銷售,但是在睿能沒有出口車輛的記錄來看,
我只覺得有以下可能:
1. 把原本要拿來當備品,完全沒有使用過的全新車拿來銷售
2. 把使用過的車輛整新後跟政府商討還是給予消費者補助,就像認證中古車的概念。
但是如果是這兩種,那說實話跟石垣島的合作夥伴直接拿舊車出來賣,
我覺得意義上還真是差異不大就是。
還是睿能真的有我們不知道的海外工廠在供貨?(笑
小客5509 wrote:
韓方經銷怎跟睿能處理合作交易細節方式, 你我都不知, 但沒有基本sense認知大可不必
你如果有基本 sense 的話,應該就知道用 KD 件出口在當地組裝的說法只是娛樂大家的。
但是你還是提了,是你真的不知道當地組裝的困難度,
還是其實知道但是就是想賭一把別人不知道來混過去,這個我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