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市場不大,往世界走是必然的.... 有去過歐洲和日本城市旅遊過的人就知道,自行車是普遍的城市移動工具(尤其是荷蘭),gogoro的確有潛力填補自行車與汽車間這塊真空地帶....尤其歐洲人環境意識較高,相對願意花高價買對環境/後代有益的事物....也許,真能在這塊領域下獲得成功....無論如何,它畢竟是利用台灣研發/製造能量創造出來的新品牌與新模式...與其酸不如給予祝福!不然請問在HTC式微後,台灣產業還有甚麼值得大家期待的?
veryhappyman wrote:話這樣講也可以? ...(恕刪) 那韓國傾全力扶植設計能量以讓改朝換代的韓國產品在世界攻城掠地也應該用同樣標準來檢視囉!?台灣政府對創新企業的投資那麼少,利用現成的機車市場成熟環境,讓新創產業有機會小試身手,取得市場化的經驗後,再推向世界壯大..這不是很正常的邏輯嗎?........如果大家都以現有的環境標準來看待/要求新創產業,下一個十年難道台灣要靠代工跟非洲拼低價嗎?
既然你這麼看扁台灣,那又何必在這片土地上苟活著?...你覺得他們東西不好,那好歹也給我們一個好建議嘛...告訴我們下一代要能好好在台灣活著要靠什麼!?.........所以是我邏輯有問題還是你從來沒想過對這塊土地也是有責任的 ?
旋 馬 wrote:對此,彭明義不願評..我只是覺得...10萬台...gogoro要賣多久才能達成..幫不了你幫不了你幫不了你1個月設假平均賣個1000台...1年也才12000台要8年多吶...點點點點點點點點點刪) 台灣的市場,以世界上來說,不過是鳥屎大。如果賣到歐陸,每個月賣1000台,真的收一收別賣了。歐洲,環保意識高,收入也高過台灣很多,只要基本的營運量衝出來,這公司活下去不是太大的問題。
"苟活"的意思不是"不適合活著"..到底這年頭文學的基本程度都被線上遊戲吃掉了是不!?所謂"良禽擇木而棲",白話一點講,就是既然你覺得這塊土地沒希望了,為何不走出這塊土地尋求更好的發展反而是留在這不斷唱衰這塊土地的未來?
TIRURU wrote:提油救火嗎?就算尹...(恕刪) 呵呵...一碼歸一碼吧...他們兩個是不是朋友我不知道... 但潤泰能有這種投資,我還是得說尹光頭還算是敢衝的....魏家只為了下一代搞了個碳纖維腳踏車....嗯.... 好吧,算20年前的綠能產業好了......
Sazateria wrote:去吧 GOGORO...(恕刪) 台灣充滿了負面能量,更充滿了短視之人.真不知台灣何來台灣榮耀呢?看看 e-Tag推動當時也被攻擊的體無完膚(討論的是它的設計~軟體~硬體),可現在看呢?它國也要來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