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gogoro 4 確定是輪鼓馬達

JamesWK wrote:
為何就不能比照加油方式,加一次油多少錢,很簡單的


現在新出的照電量計費方式不就是跟加油一樣, 加多少油(電)付多少錢
我想你只是不爽還有基本費吧!
用里程計費還是用次數計費根本不是重點, 你只是想要有一個不用基本費的方案而已
豬的老哥 wrote:
但綠牌真的不敷一般通勤族使用,尤其每年新車銷量很多都是學生。
學生才不會買他勒。


下月就知道了
2000台起跳的

搶中華的訂單...好笑了
中華一直和gogoro是 "不同" 的族群

中華的都是很傳統,以金錢為主要考量的
機車就是要機車外型
外觀根本就不是中華車主的考量
JamesWK wrote:
奇怪了,綁約的不也是用到沒電才去換嗎..?為何"以次計費"就不肯做...?
無論有何限制,提供出來試水溫啊~~為何就不能比照加油方式,加一次油多少錢,很簡單的


光陽有做以次計費的啊, 施主為何苦苦執著在G廠?
找適合你的廠牌不就好了.
豬的老哥 wrote:
但綠牌真的不敷一般通勤族使用,尤其每年新車銷量很多都是學生。
學生才不會買他勒。
...(恕刪)


是嗎?當年的50cc也是一大暢銷車款,尤其對女性而言。

要不是環保法規限制,也不會消失掉這塊市場。

現在好了,挾50cc低價夠用,高CP值優勢,看看是否重現當年盛況。
blackCP wrote:
光陽有做以次計費的啊...(恕刪)


有去問過,類似綁約的以次計費還限制天數結算~~NO
每家都去問過,就看哪一家先提供不綁約的以次計費
就像加油一樣,加(換)一次用到完再加(換)一次,不綁約
ukj2621004 wrote:
是嗎?當年的50cc也是一大暢銷車款,尤其對女性而言。

要不是環保法規限制,也不會消失掉這塊市場。

現在好了,挾50cc低價夠用,高CP值優勢,看看是否重現當年盛況。...(恕刪)
的確!
在二、三十年前,50CC是很受歡迎的,
達可達.兜風.凌風...滿街跑,
因為那時50CC幾乎都是二行程,起步也夠力,
甚至改一下就跑相當快,例如dio~
但礙於環保法規,
應該是2003年後政府不准車商再生產二行程,
而四行程的50CC既沒力又沒便宜多少,
才讓50CC開始從台灣市場消退的....
但綠牌電動車設計得當,扭力是勝過四行程50CC的!
尤其是能把綠牌車和白牌車價差拉大超過兩萬以上的話(同品牌),
綠牌車是會有一定市場的!
明年初再來看VIVA的銷量就可以證明一切了~
Wow_Senior wrote:
這還挺反物理的.
水的熱導係數比空氣還高.
理所當然的他散熱也比較快啊.
蠢在哪?
發熱源在線圈?所以應該對線圈灌水散熱!?
阿請問你所謂的空冷就有開洞空氣流進去哩!?
不都一樣是靠熱傳導到外殼上面!
透過外殼在散熱.


反你個大頭物理,連馬達基本原理與設計都不懂,鬼扯啥蛋?..............

空冷就是開洞,軸上裝葉輪直接去吹馬達線圈,懂嗎?.............

油冷就是整個線圈都泡在油裡面,用油代替空氣冷卻線圈,懂嗎?.............

冷卻殼體就是蠢到家的設計,就跟感溫頭沒包在線圈最裡面一樣蠢,你根本無法直接量測馬達最高溫度..........

可以不可以馬達基本的設計,連鳥都不懂來隨便回文?........
cyt7241208 wrote:
你的理論很奇怪
水冷的效率會比空冷差????
若是你水冷冷卻殼體是間接
那氣冷殼體不是更慘

同一顆馬達水冷絕對比氣冷好
zero設計上就是要氣冷

gogoro的水冷設計根本就不同


理論!?這不是理論,這是基本常識,不是水冷的問題,這叫做適才適用,不懂不要裝懂講幹話,氣冷就是直接冷卻線圈,誰在跟你冷卻殼體,殼體都是被動散熱,你在酣眠嗎?.......

你今天能把馬達線圈泡在水裡嗎?馬達軸承能泡在水裡嗎?自己看看空冷馬達設計,不知道嘴巴店店沒人知道你不懂,不要貽笑大方都不知道........

下面這個10號零件就是風扇,你呆人家工程師可不呆.......
leoliu009 wrote:
啪~~~~的好大一聲...(恕刪)


肯定是他們被打的,靠呆子那邊站的你,臉也很腫呢.....
wonderzero2 wrote:
何時你們變 馬達專家,更正是散熱專家才對


他們是虎爛專家,連個基本的馬達設計都不知道...........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