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有人聽過"gogoro睿能創意" 這間電動機車相關產業的公司嗎?


aahomeboy wrote:
今天看到這篇CES ...(恕刪)


看起來,一盒電池的容量,最高可能達1.5度電。

從本人的心理價位來說,這輛車最多十萬台幣(包含一盒電池),或許可以試試。

地球国民 wrote:
看起來,一盒電池的容...(恕刪)


照造價4成來算, 那顆電池應該4萬算合理

車價6萬,如果扣掉補助可能不到5萬

如果是這樣, 老闆來一台
10~15 萬個人都覺得還可以接受

電池模組是 Panasonic 的 18650 陣列,剛聽到某報導影片裡說容量是 1.4kWh
還是衷心希望別賣太貴,把油車打趴就看此一舉了
aahomeboy wrote:
今天看到這篇CES ...(恕刪)



台灣新創公司能夠推出具差異性的電動車產品當然值得鼓勵,
但是我還是有幾點問題:
1. 一台價格要NT$10萬元的電動摩托車,在現今台灣幾乎已是人手一台油摩的情況,
且速克達油摩價格在NT$3~5萬元的行情下,有多少人願意花這10萬元來換購.
平常的機車通勤族油費大約在NT$1000~2000元/月,騎得少的人油費更少,
因此10萬元電動車能給消費者帶來的經濟效益有多大?

2. 便利性?吃油的摩托車很容易在各地找到可以加油的加油站,Gogoro推出的電動車
以交換電池的概念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可以交換電池的站點是否夠多.
我長期在大陸生活,也看到大陸業者推出電動汽車的企圖心,但關鍵點仍在於電動汽車
的充電時間太長且充電站很少,因此無論電動車的價格如何,在實際使用上都很難在一般家庭普及.
所以我也曾想過如果電動汽車也採取可抽換式的電池來減少充電時間,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方式.
但重點還是在可更換電池的站點是否足夠多,否則騎/開不到可更換電池的站點電力就耗光了,
就只能把車放在原地,然後自己背著電池去電池交換站來換電池,然後再帶回停車的地方更換,
這樣的話還不如騎吃油摩拖車呢!!

3. 每次將沒電或快沒電的電池拿去交換站換充滿電的電池時,需要多少花費?
電量差異如何確認?譬如我的舊電池還剩下20%,去換一顆100%的電池,
那我原來20%電量是否可在換新電池的費用中扣抵?是否有精準計算的方式.
再者,電池都有老化衰退的情況,原本車上的電池在經過無數次的交換後,
已不知道會換到何人的電池.今天換到一顆剛用的電池算好運,
明天也可能換到一顆已經用好幾年的電池,如果剛好換到一顆電池然後在我手上壞掉,
難道要我吸收嗎?
又或者我換到一顆已經用了好幾年的電池,原來一顆電池可以跑70km,
但這顆老電池可能只跑了40Km就沒電了,那這損失我要找誰討?
這些問題在我無聊思考電動汽車如何以抽換式電池來加速市場化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但無解,
不知道Gogoro是否有解決方案.

4. 每個市場環境都有所不同, Gogoro也應該多下功夫去研究.
譬如,台灣的油摩人均持有比例可能是世界最高,而且價格也不貴,
那如何讓消費者願意掏錢出來再多買一部電摩.
大陸電動摩托車的市場非常大,很多城市限制油摩的行駛也的確會幫助電摩的採用,
可是Gogoro知道大陸有部分城市除了禁摩也同時禁電動摩托車嗎?(例如廈門島內),
即使沒有禁止電動摩托車的城市,但大部分城市限制了電摩的時速上限不可超過40或50km/H,
Gogoro把電動摩托車做到可達時速80~100km/h在台灣或許會很受歡迎,
可是在大陸可能連銷售許可都拿不到.
再者,大陸的電動摩托車價格在RMB$1500~3000元左右,也就是NT$15000元以內就可以買到一台
電動車,平時充電如果停車的地方有插座可以充最好,沒有插座充電的話就辛苦點把電池拔下來
抱到家裡或公司的插座充電. Gogoro抽換式電池雖然是不錯的idea,但價格比大陸一般的電動車
高了6倍,這個便利性是否能讓大陸消費者買單,更何況還有我上述的問題.

5. 我個人認為電動機車或電動汽車在剛開始發展起步的時候,
以定點路線或營業性的車輛來導入更換使用較有機會.
例如前面樓友提到的郵差、快遞員,他們的行駛路程長,使用電車較油車的經濟效益較顯著,
而且在公司可以充電,或者在各地郵局或快遞業者站點設電池交換站,會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至於電動汽車則是大眾交通工具如公車、計程車、貨運車輛可以盡力去推廣,
以耗電取代耗油的經濟效益更大,而且公車總站、計程車行總站、
貨運業者站點可以設充電站或電池交換站,以這樣去推廣使用具有一定的規模後,
有了一些營業收入資金,再去投入更多可供家庭使用的電池交換站或充電站,
減少個人使用者充電或抽換電池的困擾,並且降低電動車的售價讓消費者更願意買單,
電動車在一般消費者才更有機會推展開來.

6. 別眼紅特斯拉的成功,特斯拉目前在美國也還是有錢人的玩具,
售價較一般汽車高出許多並非是一般消費者能承受的.
而且買特斯拉的人大多是把特斯拉作為第二甚至是第三台車,
即使特斯拉沒電了家裡還有另外的車可以用,那樣的市場環境根本與台灣或大陸不同,
相關業者更多的應思考如何讓電動車能更平民化、更便利.

電池是另外"租"的~~之前聽到是一年~~然後看費用有不同行駛里程
今天看到報導又有說可以依照你的月租費去折抵車體費用
月租費越高車體費用越便宜

跟前面說的一樣~~其實這在台灣的"一般民眾"可能沒啥市場~~因為幾乎大家都有機車了~~加上國人環保觀念其實還好得情況下~~但在歐美還是有點機會~~
我覺得與其專注在車體電池~~這家公司之後發展的物聯網,大數據所構成的智慧城市才是專注的點~~
很多東西主要還是需要跟政府配合~~背後有尹衍樑也有幫助~~
這家公司去年年中前就至少花了不少錢在建造不少背後系統了(光erp crm可能就砸了快6.7m了吧~~還有至少兩三套系統管理零件跟數據收集還有app)真的資金雄厚~~


duo131 wrote:
電池是另外"租"的~...(恕刪)


空車5,6萬,小弟可以接受, 什麼時候可以買到啊??

如果車體數量少, 我想整個bussiness model 就不可能成功

更別說大數據了及廣設交換點了,

真的由衷希望它能成功, 我也願意在家中已經有油車的情況下再買一台電車,

因為其他電車業者實在太不爭氣了
資料看起來Gogoro電動車電池有加密,

所以只能用原廠電池,

而且應該不會允許自行充電,

不然會發生可以在家充電的使用者用爛電池換好電池的問題.

但是就算用電池交換站,

電池老化成本還是存在,

而且也要有機動人員或自動運輸系統,

到處送電池到充電站支援,

不然一定會遇到所有電池都在充電不能更換的情形,

要平民化依然不可能,

然後政府又要補助,

從鉛蓄電池到現在,

總覺得廠商最大的獲利是在賺政府的補助.
ryanhsu7518 wrote:
台灣新創公司能夠推出...(恕刪)


其實這些問題,很多都在最近 Gogoro 的報導裡有答案,雖然不見得是完美解答。

充電站密度和使用者數量,是經典的蛋 & 雞問題,就我所知,他們的應對方式,是一開始選定一兩個高密集人口的大都會,一次性佈滿數百個充電站 (間距 0.8 mile?)。設站還有許多複雜細節,但至少就資金方面他們有這個能力。

因為一次是選定一個都市區域執行,什麼有的城市禁摩等等問題就不在考量裡了。

會不會換到爛電池的問題:因為電池從一開始就是租的,所以也沒有這顆屬於誰,換到誰的電池這種問題;至於說,有的人騎得多、需要性能比較高的電池,有的婆婆買菜用,不需要最新的電池,這種使用者習慣會有紀錄 & 分析,電池站在提供電池的時候,會試著把性能高的電池分配給最可能需要的人。

上面是有報導出來的,以下則偏於個人看法...

數則報導都有提到電池會類似手機月租。這樣的話,可能會分資費高低,$X99 含電池 N kWh 或 N 公里,超過總充電量或公里數多少以後,每 kWh 或每公里加收費用?顯然電池這麼聰明,計算總用量絕對是基本功能之一。猜測定價上會策略性地低於相對的油價,但像 citypower,最終計算不會低很多。

但不管是原車價還是電池費用,Gogoro 似乎根本就不是像這裡大家用「會不會省錢」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啊。高規格,充滿設計感的產品,就不見得要以價格取勝。蘋果,Tesla 都是這樣。我覺得現在要說它們有沒有市場,會不會成功,就好像當年 iPhone 發表之時,可能都言之過早囉。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