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說到未來就一定是換電式了嗎
可能還要再想想了
還想不透的,可以想想下面的問題
請問現在路上看到的,是加油站,還是統一規格之汽車油箱交換站?
想到充電,有很多人思維被綁在要有線,要有定點,
以及電池容量跟充電速度永遠都沒有突破這些點
有沒有想過未來 (再三強調未來)
無線充電優化實用化,距離可遠,可移動間充電,(安全性當然是基本要求)
電池容量提升,不管有線無線的充電速度提升,
太陽能風能溫差能...等等綠能效率提升
整個配套都起來以後可以玩的就很多了
太陽能,風力等等各種白天黑夜都各自可用的綠能效能提升或被發明,
車殼整合太陽能,車體造型設計整合風力發電,
就可以發電提供部分動能,效能再高甚至接近全部動能
不足就有設在主幹道的無線充電補充,
費用就以月費,甚至使用者計費充進多少算多少
主幹道的電從哪裡來? 綠能或傳統電網都可以
別忘了太陽能風能各種想得到想不到的綠能效率都大提升了
路邊停車不動的時候,甚至還可以回充電網
賣場也有快充區(無線有線任選),甚至可用購物送免費充飽電當宣傳
晚上沒有太陽的時候,別忘了還有其他黑夜可用的綠能,
就算都沒有,電池容量也早就起來了,
也都還有傳統的從電網來的已經大幅加快速度的無線有線充電
以上只是幾分鐘隨便邊打字邊想出來的,真要研究一定還有更多
試問若有以上這些條件誰還要在那花力氣抽換電池?
當然了,現在講這些一定一堆笑說怎麼可能
"突破性技術吹了幾十年了,結果現在還不是這樣"
"實際能動的太陽能車長怎樣你有google過嗎"
"你知道現在的太陽能風能實際能發出多少電嗎"
"真的這樣無線充電的話功率要有多大,每天要電死幾個人呢"
等等
問題是講的是未來
若是回到二三十年前黑金剛出來的時候,
去跟當時的人講說以後的行動電話小小一塊板子,輕鬆塞口袋或包包
螢幕有6吋大,除了打電話,還可以當電腦隨時連上網路查資料,發郵件跟訊息
速度還比妳桌上那台龐然大物電腦快很多
除此之外,還可以當小型電視、照相機、無線網路基地台、越洋電報機、
遊戲機、羅盤、手電筒、收音機、信用卡感應付錢...等等
一定也是一堆嘲諷
"電從哪來,要背電瓶出門嗎"
"xx, yy跟zz....零件就是要這麼大體積,你要把行動電話搞成行李箱嗎"
"會有多重?欲用電話,必先健身嗎"
現在呢,低頭看看你手上那隻智慧手機吧
leo730908 wrote:
小弟我牽了小金狗後...(恕刪)
換電無法代表電動機車產業的經營模式
所謂的未來趨勢,是指10年後或20年後?10年、20年後燃料電池也可能已經成熟了,到加油站加氫氣或其他替代性燃料,便利性如同現今的汽柴油一樣
油車會發展到今天的局勢,包含加油站的普及、便利性、引擎壽命長、維修成本不高,而且在不方便的地區,可以提著桶子到加油站儲備汽油,但是換電就沒辦法了,必須以充電來輔助。
現今的電動車輛,大容量電池脫離不了稀有金屬,特斯拉等各國車廠,都在搶稀有金屬資源,價格也逐年上漲,而台灣卻並沒有這樣的資源和條件,資源和電池核心技術受制於國外,導致成本很高。現今的方案或許看似還可以接受,只要稀有金屬調漲,電池的成本必然也跟著調漲。
mick00614 wrote:
不認為,特斯拉電動車滿載充電就要吃掉我大樓220V單向75A若是110V充電要沖16小時,裝肖煒這種充電方式有幾個家庭辦的到?而且你下車一定要插插座忘記你隔天有機會GG。...(恕刪)
以上這段話一針見血,真心希望支持充電的陣營,提出討論前先認真思考一下,或是回家打開電箱看看你家目前有沒有超過75A的NFB。
。電池科技再進步,P=IxV的基本物理定律還是不會改變。要克服快速充電問題,現行輸配電線路也要改造才行。不要每次都拿手機那種mAH等級的快充,拿來類推電動汽機車這種kWh等級的狀況。
當然,如果單純要講幹話的話,我認為未來的趨勢走向是方舟反應爐,演變到任意門,最終以瞬間移動作爲終點。
passio wrote:
換電是目前算不錯的...(恕刪)
你要把眼光放到未來當然沒問題,但遠過頭就變成蔣幹在說話了
不是老提綠能太陽能風力就代表好環保好潮好棒棒
車上裝風力發電機?能量守恆聽過沒?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什麼?
再三強調未來?你在行政院上班,最近調到內政部太無聊是嗎?
我的老天鵝啊...我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唉...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所以教育是國之根本,根爛了,甚麼都不用談了
guderian wrote:
你要把眼光放到未來...(恕刪)
這篇文章標題不就大大喇喇寫著是未來?
講到綠能戳到了?會講是因為現在好像很流行
若是講到綠能不高興,文章裡面的全部換成核能,
我也都贊成,只要夠實用夠安全讓我付錢舒服用電就好
標題都說換電是趨勢,
我要說的就是換電是在目前的整體科技配套下可行的不錯方案
要說是未來趨勢的話,可得再想想
重點還是提升充電速度(等於汽車的加油所需時間)跟
電池容量 (等於汽車的油箱大小)
遲早都會提升或有替代方案吧?能否認嗎?
而且不像任意門,傳送器這種這麼的未來,未來再未來吧?
兩點提升上來
就再問一次那個問題:
請問現在路上普遍看到的,是加油站還是油箱交換站?
油車是這樣,那電車的未來趨勢是?
又或是說汽車走充電所以機車當然也是走充電
這類的比較我覺得實在很難說服別人,因為商品的大小屬性相差那麼多
不是說因為都用電,所以就都會使用相同的補充能源方式啊
那不然我也想請教捷運高鐵為何不用充電的呢?
以電動機車所需的電力來說,用人力換電池是一個多數人能夠辦到的事情
所以比較大的瓶頸是在於,換電站的佈建速度及範圍是否能同時跟上車口數
這個當然說不準,我個人是樂觀的認為可以的,至少人口稠密區應該是可以的
這是互生互榮的概念,只要有那麼多車要用電池,建置換電站就不會是賠本的事情
怕就怕在郊區,或是車子數量不是那麼多的地方,換電站使用效益偏低,自然建置進度也會緩慢
回到充電,充電的瓶頸最主要當然是所需要的時間,以及充電需要的地點跟空間
因為現今充電還是一件需要長時間,以小時做計算的事情,如果車子要放在那充電自然要佔空間
要想拔電池回家充電,那也是有點麻煩的事情,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我認為光陽的iONEX的核心電池有一定程度解決了充電問題
你可以上班路上或回家途中,把抽取電池丟在某個充電站,然後用核心電池將車騎走
等下班或是隔天上班時再去取電池即可,車不用放在特定地點等充電,也不用提電池回家
但有沒有這麼多充電站,充電站是否一定有空格讓你放電池會是個問題
至於快充技術?我想到能真正實作與普及,應該還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吧?
換電做小型車可能嗎?是有可能,但不見得是你我熟悉的意義上的汽車,也許比smart還小得多
前面也有人提到了,法規方面可能會有點問題,但技術上應該是不難的
只是需要多少電池,還有性能上能跑多遠,速度多少,能乘坐幾人等...這類功能上的取捨
另外就是我之前也提到的,是否有這樣多的需求性(銷售量)來支持開發這樣的產品
如果是類似日本TOYOTA i-Road那樣的三輪車的體積重量和速度,四顆電池問題應該也不大
(i-Road僅能乘坐一人,車約300kg重,極速約60km/h但40以後後加速很慢,續航力僅有30km)
但若性能方面還要有所提昇,像是板主希望的極速能到100,續航6~70km,那就還要再多下功夫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