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以我個人的觀點來去解釋這個問題
基本上,我認為這就是一本寫好的劇本,電動機車只是其中一個開鎖的計劃而已
但是一個莫名奇妙的公司一開口就要128000,又加上一大堆的媒體跟網路宣傳
好似就是真的那麼一回事。
如果有一天,國產的汽車公司出了一台要價250萬的汽車,又號稱跟賓士、寶馬同等級,試問你會買賓士還是買國產車?
一樣的道理,今天在大眾媒體的渲染之下推出的電動車,是要告訴人民
1.台灣有製造精品的能力?說實在話我不覺得拿中國的小牛比有什麼不好
但是貴了六倍的價值就在於,可以騎到時速95KM?電動車是拿來競速使用還是所謂的【環保】?
到現在還有車商用傾角來做宣傳,這是告訴大家台灣的騎士都是GP賽車手?還是爆走族?
2.MIT這三個字的招牌實在有力,只要說出台灣製造就足以影響眾多人的同胞的愛國心
台灣之光?不挺就不是台灣人?就不愛國?要我花128000買一台電動機車要在台灣拉力賽S級的道路上行駛
沒有充電配套,還要繳月租費? 那你把國內的國產之光兩陽放在那裡?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軟硬體都輸別人輸的慘兮兮然後又要自以為是的說台灣人是驕傲的道理一樣
一切都是編好的劇本,後面開始就可以把整個吸血鏈搞大,再配合政府一些【配套】措施
內耗台灣,成就財團,滿足少數人的口袋
台灣可以花幾百億蓋蚊子館,卻蓋不出像樣的馬路
台灣可以花幾百億蓋不符安全規範的巨蛋,卻連桃園機場都改造不了
台灣之光?真的是臉都丟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