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改名EZZY就會不認得?依然是那個新車就要換馬達的JEGO

ufjk0816 wrote:
越來越沒有出息(恕刪)




依前陣子出事時一眾網軍狗洗的言論

猜測也許產地可能還是差不多啦

差別是台灣加工的附加價值

比如說漆包線出線端象徵性的銲一下之類的表演


換言之 應該是搞定搓平經濟部這邊了

畢竟陸製輪轂馬達1千多就買得到

台製馬達1萬多可能還沒廠要接

這種沒有經濟規模的單
請問有沒有定速功能呀?

我只需要定速和倒車,有牽行輔助更好…

或是他牌的入門車款也請推薦,謝謝
到處晃晃 wrote:
陸製零件改台製
換個名稱再出發


你說的可能不精準
陸製零件改台"標"
台製太貴了,打死奸商不會用的

那個成本跟利潤差那麼多
分個一點給把關官員
就大家都ok啦
在產業界講一個事實

一個心臟換成不同廠商的產品

不會是3個月就可以完成。

特別用在路上戶外的交通工具

從產品更新設計,實際試作測試

量產跟各種安規取得認證,

還有量產試作及修正優化,

前期3個月 後期工廠3個月。
先改善電池問題再說吧,車子再好有什麼用,還不是中氣不足,騎個20-45公里就要換電池,累不累,一天平均騎20公里以上強烈建議不要買,10-20公里可以忍受2-3天換一次電池就買,10公里以下就沒差,可以3-6天換一次,但這還不算月租費成本跟油錢比較(基本上不能比,如果要看有沒有比油錢便宜的人直接走開),GOGORO主打的換電反而是最爛的一環,如果4代(固態電池不上),也請把1.2代電池升級到3代,GOGORO都多少年了,換電站還一堆1代電池,想累死人嗎?我一天平均20公里,一代電池一天換一次,二代電池1.5天換一次,三代電池2天換一次,我常跟朋友開玩笑的話就是我不是在換電池就是在換電池的路上,GOGORO沒救了,把錢拿去買新聞也不要把錢拿去更新電池,這問題GOGORO從來不正面回答
tom3435 wrote:
先改善電池問題再說吧...(恕刪)
唉,明明gogoro就是參加跑百公尺的選手,你硬要他跑1500公尺,上個月又有3100多名参加100公尺的選手上陣,不要吹鬍子,瞪眼晴啦.
ricky343 wrote:
唉,明明gogoro...(恕刪)

📉 台灣電動機車市場:走下坡的 5 大指標
1️⃣ 市佔率持平甚至下滑
年份 電動機車市佔率
2020 10.7%
2021 10.9%
2022 10.3%
2023 10.3%
2024 10.5%
2025(至5月) 7.8% ↓

🔻 解讀: 市佔率自 2022 年未再提升,2025 年更明顯下降。

2️⃣ Gogoro 持續衰退
2020 年賣出 7.8 萬輛 → 2025 上半年僅約 2 萬輛

市佔從 9.3% 掉到 3.7%

🔻 代表什麼? 主力品牌成長熄火,市場動能消失。

3️⃣ 政策補助遞減
過去:Gogoro 最初靠高額補助與免稅快速擴張。

現在:補助縮減(特別是中央),地方預算不穩定。

2025 年民眾須自行負擔大部分費用,價格優勢不再。

4️⃣ 電池交換模式接受度下降
部分用戶對換電站密度、租電費用感到不滿。

資訊平台上 Gogoro 抱怨文、轉售率、二手價下降明顯。

KYMCO Ionex 改走「充電型為主、換電為輔」,顯示市場思維轉向。

5️⃣ 燃油機車反彈
2024 年燃油機車銷量增加(+7.2%)

2025 年初持續佔比高達 92%

燃油車價格便宜、耐用、維修便利,消費者回流。

🧠 總結
台灣電動機車市場目前不是「持平」或「停滯」,而是進入了明顯走下坡階段。成長紅利結束,政策補助效力減弱,市場也正在冷卻。
取消雙電池方案的原因:
JEGO 的客群不會選雙電池,問題不在車價,而是電池資費。雙電池費率不符合 JEGO 使用者需求。

JEGO 的潛在買家多為重視行駛成本的通勤、代步族群,這些人一定會與油車比較:像省油但貴的三陽新迪爵,或便宜但耗油的光陽 GP。比較後會發現 JEGO 成本不高,且具備靜肅性與舒適度,因此能賣得動。

另一大賣點是「實體鑰匙」:
轉動鑰匙即可啟閉系統,降低油轉電的適應成本。
「Go 鍵」有觸感,讓使用體驗與油車無縫接軌。
對老人家特別重要,無鑰匙版操作反直覺,有風險。

EZZY 與 JEGO 差異:
車廂稍大。
車前加了防刮材質,因為 JEGO 車主常詢問能否裝菜籃。
EZZY 本質上是針對 JEGO 客群需求的改版。

JEGO 讓 Gogoro 從曲高和寡走向普及;而 PBGN 陣營多是貼牌 Gogoro,沒有真正的研發能力,最終消費者仍傾向直接買本家 Gogoro。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