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有關gogoro車輛事件

Brian 168 wrote:
為什麼GGR的SOP可以自動排除胎壓檢查?或者把胎壓當做消費者自行負責項目。

其實並沒有這回事,
你去爬官網就知道,
「輪胎」例行檢查「C」列在每次保養範圍,
你當然可以解讀成確認要不要換胎而已,
但個人體驗是,
特定服務中心每次保養都會幫我打胎,
還會提醒我不要撐3000km才來補氣,
最好騎個1500km甚至覺得軟就可以回服務中心補,
不用預約,
當然,爛的服務中心大概就沒這麼好心


Brian 168 wrote:
輪胎或組裝造成的問題

反而是這個觀點比較好,
出廠掛你的廠牌,
管他是誰代工,
你就是該負全責,
這才合理。
小野田 wrote:
我記得,去年底今年初...(恕刪)
我的數字都依據媒體報導的,你什麼5000又加加減減2500,都是自己湊出來,你找篇媒體如此報導的我就信你
老姆迷 wrote:
其實並沒有這回事,你...(恕刪)


只擷取原事主敘述車廠的最後回答。

1.並沒有針對事故說明,提出相關資訊。
所以到底是有SOP有照SOP,或者沒有
本人沒有斷言。但是您斷言如此云云。
在車廠回答,把零件故障原因與事故,
以及是否保固完全切開,代表車廠認為:
胎壓氣嘴檢查作業是無關,有無都無責。

2.針對事件的回答,只提出維修費用報價
沒有提及保固,顯然是判定非保固事項
不言而喻。
既然非保固事項,自然歸責於車主,
出自不明原因的輪胎氣壓故障。

有悖於常理。
如同本人所述與廠家回答不同。
個人揣測或者使用經驗不涉入此案。

另外,就算GGR的保固合約不同於
機車,參照消基法等法律,有明顯
超越的任何合約規定,都將視為無效
這是法律基本精神。
台灣的官員守不守法,我就不知道。

所以我來說,老話一句。我不買GGR
老姆迷

我的回覆並未談服務中心是否確實實施SOP,而是陳述「有這個SOP」,我也認為爛的服務中心可能連幫忙檢查胎壓這點小事也做不好,但不需要被用「但是您斷言如此云云。」這樣貼標籤,我斷言了什麼嗎[嘖]

2024-11-25 0:32
Brian 168

你去爬官網就知道,另外補充,我個人體驗是,GGR的維修過程,車主是無法陪同也無法看到,所以做了什麼不得而知。既然有“SOP”就應該看到,實際用到,不是嗎?

2024-11-25 2:15
Brian 168 wrote:
GGR的維修過程,車主是無法陪同也無法看到,所以做了什麼不得而知。既然有“SOP”就應該看到,實際用到...(恕刪)


再講下去會變筆戰,
我這篇回完就不回了。

我就問,你車保養前後,
車胎有沒有把氣打好難道感覺不出來嗎?
有就是硬、沒有就是軟,
這樣還能不得而知,
那就真的不要騎電車了,
說真的,電車毛那麼多,
不會主動關心車況的人其實都不該買
價格敏感的也不要買!
最好都不要有人來跟我共享那些不太夠用的電池

要反睿能,我可以比你各位更反睿能,
重點是,敘述邏輯很重要,
這樣才能說服人,
而不是為反而反。
以下開放直接戰我,
反正這個話題我不回覆了,
動不動就被針對,累
song945

再講下去你要被黑單了,雖然看不到他的貼文是來01的幸福,講的好像真的有那麼一回事,但是細讀不就是為了嘴這車廠而生的內容,根本連參考價值都沒有多讀無益,有諧音版友的熟悉感,感謝被黑單。[沒有不敬的意思]

2024-11-25 20:50
老姆迷 wrote:
再講下去會變筆戰,我...(恕刪)

你可能要認一件事情。
氣有沒有很飽,那是有一個緩衝區間。
引擎機車跟電動機車使用的輪胎,
不會因為動力能源不同就會飛天鑽地。

這一篇是根據樓主發生事故的片段訊息。
做一些可能性的推測。
完全沒有必要代入,個人經驗是參考,
廠商跟車主之間的糾紛,沒有進一步
大概也是沒有肯定的答案。

再重複一次,台灣是個消費弱勢,
消費者權益不彰消費意識不高的地區。
所以,不單GGR,任何事關售後保固
機車、電視、汽車及任何高價物,
都需要「防禦性駕駛」保護自己,
多了解廠商背後運作機制,保護自己。

如果,單純只會用筆戰,未免失焦。
大家都是消費者,沒有必要戰。
看起來比較像是輪胎沒氣騎乘造成輪胎拖框造成的,個人有跟樓主類似的經驗,都是會爆的一聲然後突然變得很難騎小弟比較幸運兩次都安全下莊,不過可以量量前輪的胎壓看看是否也不足如果也是嚴重不足那可能真的是太久沒打氣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