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河太急 wrote:
樓歪了樓歪了,針對標題分析如下
山葉第一批車子用代工的方式讓睿能製造有可能只是過渡期
畢竟電車的零件跟油車的組成還是不太一樣
電控系統組裝過程還是睿能廠經驗較豐富
先期先委由睿能廠組裝,山葉方面派技術人員學習
等時機成熟再由山葉廠接下自造,並自行再提昇組裝品質
最後當然就是各造各的品牌車子
如果合作模式順利,睿能最後也可能只專注於能源管理,車輛生產就全都委由其它合作廠商製造...(恕刪)
印象中睿能本來就是只想賣能源管理
做車輛是因為不得已...
CNC-2 wrote:
GGR 本來就想賣電, 現在正是關鍵點, Y牌過來的新聞出來, 可引響 三陽, 如兩大都靠過來, 正好是機車市場的轉折點, 其他的小廠在台灣想要發展電動車, 當然見風轉舵, 當然往大得靠過去, 這真的是一統江湖.......光陽? 就自己看著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