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GOGORO 陽明山實測


bit2009bit wrote:
其實就是避稅,跟外...(恕刪)


要說避稅那也還好, 另外二家又非僑外資

至於小看?

咱週遭就是創業人士經驗中基本上要獲得台創投看中本來就是早早睡了就好

給了些許注資就像天大恩惠般, 還想全拿經營, 不光台創投沒啥眼光, 多數台企基本上也好不到哪, 轉投資觀念要是放得會長遠, 今天例舉who's call app這家台骨新創公司就不會被朝鮮line公司買走, 還有一些是被對岸找去, 要曉得現在拿得到創投資金的台灣新創小公司多半不會找台創投, 能去對岸就去對岸, 對面創投敢投敢搶

也對基本上台灣本來就是代工製造起家, 用代工製造思維看品牌看泛軟體, 重視眼前利益, 短期回收沒啥理念

所以台創投向來是吸血鬼這件事個人是認定無誤, 講遠一點今年閉鎖型公司法剛公告, 看看一年內有無些許變化再來說咱對台灣創投小看了

停權了15151515151515
被停權中 .

chabydog wrote:
有幸成為 GOGORO...(恕刪)

好像看到蠻多試乘員的文章!!
後來不知道有幾個真的買了??
看你好像蠻喜歡的!!拜下去的機率應該有100趴才對

chabydog wrote:
有幸成為 GOGORO...(恕刪)


6:15/里程0.0 → 6:31/里程7.9 → 6:39/里程11.3 → 6:4./里程13.4

以上數據小弟算不出來第一段旅途均速5~60;第二段4~50;第三段5~60.....
停在路邊吃東西
當大家問到車價12萬多...很多人就謝謝再聯絡...
這就是現實問題...表示還是很多人只看車價的,不是只有這邊的網友
不會管你用松下電池,用鋁合金車身

回主題...這個續航力還是不夠
如果全油門的話,爬完上坡路段應該就只剩一半電量
不管動力還是續航力,還是沒辦法比的上一般125cc
最後還是只能當做市區短程用
可能單程只有幾km這樣,也只能在雙北市用
但是要花12萬多,買只能在雙北市的市區用的車...
會吸引多少人還不知道
畢竟一台黃牌也12萬多,可以有更多的路權,動力也更強,也不只能行駛雙北市市區
感謝分享,但是我還是看不懂電力消耗狀況....覺得有點浪費時間.....

eagleeagle wrote:
沒錯!這就是重點。...(恕刪)

戴安全帽是保護你...與哪種交通工具無關...看個人心態..到底是保護自己生命?還是只想不收到罰單?
只能說條件不一樣的車種是無法顯現真正的效能。
功率大別人三倍,續航力一相同條件下(40KM)下理應多出三倍,但最多只多出一倍。
人家是騎到快沒電回程到目的地還有一格,照PO來說您回程到目的地理應還是四格才對,但無照片可佐證是否正確,且人家電池只有一顆您是兩顆這有什麼好高興的。
chabydog wrote:
騎了三十幾公里,用了一格多的電量

以單顆來算您也是快用掉一顆電池的電力且只跑30出頭公里,人家已超過40公里,這樣比下來是誰的效能比較好呢???
切記您的功率是人家的三倍呦。

所以就可知道這測試文有多少商業性質存在。

小客5509 wrote:
很簡單, 它要國際創投注資, 登記在國外較有機會讓國際創投大咖看見考慮, 只登記在台灣, 國際看不到, 還有台灣創投界基本上是吸血鬼, 才不會尚在發展中就投錢, 要的是有公司賺錢才願意下注[台灣創投說穿了就是挑軟的吃要的是穩賺不賠生意才願放款], 何況這家公司要的第二輪資金不是小錢, 台灣創投也玩不起,

go牌一共有三家公司, 一家用僑外資, 二家才是以台灣公司之名且跟行銷有關的公司, 看起來都是僑外資當控股


你要不要查一查為什麼那麼多台商,甚至是各國企業都要到開曼去設立公司。

在開曼甚至有一些大樓是同時登記為數百家公司在同一個的地址,
一進去時...每一家公司就只是一個小格子信箱而已。

一個小小的信箱能有什麼國際能見度!? 國際創投沒事會去那邊逛信箱嗎!? XD
為什麼你買車還要拿我們的錢去補助?
一個企業好不好在於他有沒有未來市場
賣那麼貴
賣不出去又如何
倒了又如何
而不是一直剝奪納稅人的錢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