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JK wrote:風力、太陽能發電的...(恕刪) 電池本來就是要充電的,主要目的是給車用,回饋電網是多餘電能釋回,是次要目標,是順便的,所以只要算回饋的那一次就好,因為前面那次損失是為了車用,不必計入。這就像你把家裡多出來的米捐出去的概念,而不是買米來捐。
09142001 wrote:這要甚麼思維才會...(恕刪) 永遠都會有人換不到滿電,但不滿電並不是沒電啊,而滿電的電池更多啊,本來就是控制多餘電力回饋,而不是缺電區回饋。所以你的觀念根本就錯誤了。換電需求也有蛋黃區蛋白區,不是每個地方都缺。
以下小小看法:四年來每年年增销售幾乎是翻倍成長,到2018賣了7萬台,累計迄今應該有近14萬台吧!(懶得查,有誤請指正)接著會有三家合作車廠可能發表不同車款,之前曾胡亂預估使用GGR電池所有車款年銷售總數如下:2019 13萬2020 至少20萬2021 至少28萬2022 至少36萬個人覺得這目標應不難達成,所以到2022年底前就會到達累計總數一百萬台了,我猜的!(但期間會不會出一顆電或三顆電以上的車款就不知道了)另外,tjptw大提到的換電站蛋黃蛋白理論也蠻合理的,再加上一點,當換電站愈多時,周轉率會愈高,都會區由於密度高會讓換電站負載更平均,而愈是偏鄉郊區,尤其在山區,在平日(周一~周五)使用率會低上許多,那更可以在周一到周五的用電高峰回饋電網,以上情形在換電站愈多時會更有優勢!這僅是個人淺薄認知,有待日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