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gogoro 2 plus 車體成本估算


tjptw wrote:
那些補助都是給車主不是給業主,所以跟車廠無關。可以幫助銷量但是不會影響每輛車子的利潤所得

您錯了~
所有的補助,都是補助業者。如果沒有這樣的補助,我相信銷量會很低~
您也說了,可以幫助銷量,所以廠商就會拿到利潤,這樣的根本就是補助業者。

其實,不是不能補助,只是補助要有目的~環保、節能、新創科技、弱勢...
但,補助也要有時間表及進程~
如太陽能的設置,其售電價格是由能源局補助,由台電代為收購(所以不是台電出的錢,台電虧損與綠能無關)後再由台電轉賣給其他用戶。
太陽能售電價格,這些年每年調降下來,已經下降超過50%,目前仍舊每年繼續調降,目的是要讓業者做技術及成本的進步,不能永遠仰賴補助。目標當然是做到市電同價,無需補助。

但反觀電動機車,這麼多年下來未見補助減少,這中間的政策個人覺得應當調整~以期業者能不斷進步,畢竟,對岸的技術早已能不需任何補助就能有市場競爭力了,政府及業者自己應該要好好加油、檢討。

ROYALALL wrote:
老是說 gogoro 拿了政府多少補助, 有資料嗎?有明細嗎?
補助電動車/電動機車是政策,拿到補助的車主.
如果沒有誘因,廠商不會投入開發電動車/電動機車
最討厭這種人,老是發表誤導的文章

您覺得如果買汽車一台政府補助300萬的話是補助廠商還是車主?
我相信如果這樣,那麼市場上將沒有低於300萬的國產車~

這些利益是誰拿去了?

當然,這個例子比較極端,但,更容易看出來補助到底是補助廠商還是車主?

雁行千里 wrote:
雙電池.中控電路.後續維護.人事開銷研發....就不用算進去.反正也算不清楚.價格隨公司開...(恕刪)


這些研發成本是最燒錢的,也是一開始新產品都比較貴的原因,這些反而忽略不計。

雖然我也不認同顧顧路的計費方式,但事實就是這樣
scwuadela wrote:
您錯了~所有的補助,...(恕刪)
你連補助有落日條款都不知道,還能講那麼多?就說了補助有助於銷量,但對單位車輛的利潤無關,這是很簡單的邏輯啊!

如果政府補助電動機車300萬(假設極端一點你就知道你的邏輯出問題),gogoro, Candy,em等車也能開價到300多萬?你會買嗎?那些已經使用過補助的人怎麼買車?別忘了沒有第二次的補助,用過補助的人都是原價買車?請問你是CEO,你要怎麼把補助弄到你公司的口袋中?

別硬拗了,你講的完全是胡說八道。
farmer886 wrote:
雁行千里 wrote:
雙電池.中控電路.後續維護.人事開銷研發....就不用算進去.反正也算不清楚.價格隨公司開...(恕刪)
這些研發成本是最燒錢的,也是一開始新產品都比較貴的原因,這些反而忽略不計。
雖然我也不認同顧顧路的計費方式,但事實就是這樣
.(恕刪)


+1
懂行的就知道
"研發"是最燒錢的, 新創公司大量RD人力薪資, 設備投入, 模具開發, 一次一次的失敗, 再來, 再來.

成本,都是異常昂貴的.

創業維艱


樓主
竟然把開銷最大筆的, 忽略掉了.
真是外行人



scwuadela wrote:
您覺得如果買汽車一台政府補助300萬的話是補助廠商還是車主?
我相信如果這樣,那麼市場上將沒有低於300萬的國產車~
這些利益是誰拿去了?
當然,這個例子比較極端,但,更容易看出來補助到底是補助廠商還是車主?...(恕刪)


這個比喻真的蠻好笑的, 所以如果政府是全額補助的, 那每台車就賣幾佰億就好, 賣一台可以撐幾十年~~~
單純以工業製造成本看
GOGORO成本應該不高

因為跟油車相比 少了很多機件 如缸體(頭、活塞、氣門..)、冷卻系統、感知系統...
電車多了馬達、電池..
(但我認為 規模化生產 這些成本也不高)

至於設計、開發成本
就像裝潢房子
裝潢30萬~3000萬 都可能..
所有開銷 都可灌到設計成本裡面...

為何?
成本不說高一點
哪有理由支撐這麼高的開價..
不是嗎?

雁行千里 wrote:
有誰能大略估算一下gogoro 2 plus 車體成本.
就車體全部+馬達.市場行情價格
雙電池.中控電路.後續維護.人事開銷研發....就不用算進去.反正也算不清楚.價格隨公司開...(恕刪)


其他都不算, 只算物料成本有意義嗎?

iphone 8 的物料成本 是 288.08 美元(售價799美元)
威爾剛的物料成本是0.4美元(售價32.5美元)

行銷, 研發, 維修等, 佔的比重真的很大呀, 除非是代工業, 否則, 這些成本的比重一定比製造成本高
scwuadela wrote:
對岸的技術早已能不需任何補助就能有市場競爭力了,政府及業者自己應該要好好加油、檢討。

呃...

政策是最好的補助...比給錢更有效

對岸不是單靠技術取得競爭力的,而是靠禁油政策...

台灣先排除不可能的問題...假設今天馬上發出禁油令(只有電動車能上路)

我敢說電動車馬上就賣到翻!
從補助名額一沒有,狗肉銷量馬上掉下來就很清楚
假設我賣茶葉蛋一顆本來10元有賺,現在政府補助我茶葉蛋每顆2元,所以我改款的茶葉蛋就說我加了阿爾卑斯山上的泉水來煮,現在售價12元,但是扣除政府補助2元,我價格還是10元,那這樣政府補助有沒有算放在我口袋?

這種常識就不用硬凹了


tjptw wrote:
你連補助有落日條款都不知道,還能講那麼多?就說了補助有助於銷量,但對單位車輛的利潤無關,這是很簡單的邏輯啊!
如果政府補助電動機車300萬(假設極端一點你就知道你的邏輯出問題),gogoro, Candy,em等車也能開價到300多萬?你會買嗎?那些已經使用過補助的人怎麼買車?別忘了沒有第二次的補助,用過補助的人都是原價買車?請問你是CEO,你要怎麼把補助弄到你公司的口袋中?
別硬拗了,你講的完全是胡說八道。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