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詐騙創投戲局,未上市股份騙鈔票,用時下最紅的話題且要有突破創新的大專利大技術申請中及登記了高資本額(不是實收資本額),畫大餅寫計畫(就是這階段)(透過獵人頭公司買資料廣徵業界知名但太高薪又中年目前找伯樂中的高手面試套構想再以這些高手之名及構想找學界產學合作或找新鮮人免費花腦力寫計畫投履歷應徵),轟轟烈烈搞公司,找公關管道吸引創投入股並炒新聞或找一些特定協會買個獎章獎盃,再找一些特定媒體買幾篇及幾次專訪,炒出名聲讓散戶有印象,再透過未上市散股系統callout找散戶當冤大頭。然後……出脫(假)股份騙鈔票…..技術落空專利笑話一場….樹倒猢猻散…..落幕……(以上純屬戲劇腳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不要告我啊..)
Rio Fresh wrote:
有人注意到這篇短短幾...(恕刪)
我也差點覺得是樓主冒名頂替的替身所言。簡直是一模一樣。
科學文化,人與人良性互動的行為準則。在人生的第一堂課上,每個人的母親,教育自己的第一條行為準則是,
第一次狼來了,要相信對方,
第二次狼來了,要再相信對方一次,
第三次狼來了,就算是真的,也拒絕相信對方。
牛皮。華人就喜愛牛皮。看看日本人喜愛吹牛皮么?不靠譜的事情,難道不怕言論信用的破產么?
或者反過來說,狼來了,狼又來了。公眾怎麼能對謊言和牛皮者,不請他付出代價呢?
當然,上行下效,學樣看樣。偽善的儒家社會的一個典型病癥。
比如說國共合作。
第一次,1925---1927,互相利用,等利用價值沒有了,就大打出手。倒霉的是老百姓。
第二次,1936---1945,又互相利用,等利用價值沒有了,就又大打出手。倒霉的還是老百姓。
現在第三次,2000---,狼又來了。同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難道兩次還不夠么?製造第三次狼來了的人,難道還不夠人格信用的破產標準么?
Rio Fresh wrote:
有人注意到這篇短短幾天轉貼1.4萬次的文章嗎?回台面試經驗談:台灣的公司只想找便宜的人才
聽到gogoro睿能創意這個名字已經是一年以前了,
有很多產業界的朋友進這家公司,
也有很多人去面試之後決定不進這家公司,
或是資歷不合適所以沒有被聘用。
但目前根據所有產業界朋友的經驗分享,
這家公司由於保密策略「從來沒有」讓任何求職者看過新產品,
更不可能承諾讓第一次面試者看新產品。
(因為沒有聽說任何朋友得到過這種待遇XD)
像樓主Rio Fresh這樣的作風,
沒有被gogoro睿能創意聘用之後卻緊追不放,
除了捏造事實之外還死纏爛打,
隔了四、五個月還什麼事情都要扯到這家公司,
不知道究竟存了什麼用心,
老實說連我都替gogoro睿能創意捏了把冷汗,
還好他們當初沒有聘用樓主......XD
而「回台面試經驗談:台灣的公司只想找便宜的人才」這篇文章,
如果仔細閱讀整篇文章和後面的討論區,
會發現作者原來是被面試者拒絕的,
所以根本連薪資福利的內容都沒有摸到邊......
作者看來心裡清楚這點,
文章後來憑空引申出台灣薪資偏低的結論,
也只是圍繞他自己部落格一直想探討的主題而已。
現在外面慣老闆那麼多大家都很悶,
但網路的特性是報憂不報喜,
又有HTC被三星惡整的例子在前面,
對於一些別有用心的文章,
還是必須謹慎以對。
至於成立gogoro睿能創意的陸學森先生是位什麼樣的人,
投資者尹衍樑先生是位什麼樣的人,
他們的行事風格和各自成就如何,
相關產業界內行人士自有公論。
明眼人其實都知道,
每家公司必然有好有壞,
找工作不過就是個衡量取捨而已,
機會必須靠自己來把握。
真正專業者既不會擔心一次面試就被掏空know-how,
也不會刻意糾結不放,綿延數月之久,
早就去靠腦袋賺大錢了 XD
tassadar1014 wrote:
聽到gogoro睿能創意這個名字已經是一年以前了,
有很多產業界的朋友進這家公司,
也有很多人去面試之後決定不進這家公司,
或是資歷不合適所以沒有被聘用。
但目前根據所有產業界朋友的經驗分享,
這家公司由於保密策略「從來沒有」讓任何求職者看過新產品,
更不可能承諾讓第一次面試者看新產品。
(因為沒有聽說任何朋友得到過這種待遇XD)
像樓主Rio Fresh這樣的作風,
沒有被gogoro睿能創意聘用之後卻緊追不放,
除了捏造事實之外還死纏爛打,
隔了四、五個月還什麼事情都要扯到這家公司,
不知道究竟存了什麼用心,
老實說連我都替gogoro睿能創意捏了把冷汗,
還好他們當初沒有聘用樓主......XD
而「回台面試經驗談:台灣的公司只想找便宜的人才」這篇文章,
如果仔細閱讀整篇文章和後面的討論區,
會發現作者原來是被面試者拒絕的,
所以根本連薪資福利的內容都沒有摸到邊......
作者看來心裡清楚這點,
文章後來憑空引申出台灣薪資偏低的結論,
也只是圍繞他自己部落格一直想探討的主題而已。
現在外面慣老闆那麼多大家都很悶,
但網路的特性是報憂不報喜,
又有HTC被三星惡整的例子在前面,
對於一些別有用心的文章,
還是必須謹慎以對。
至於成立gogoro睿能創意的陸學森先生是位什麼樣的人,
投資者尹衍樑先生是位什麼樣的人,
他們的行事風格和各自成就如何,
相關產業界內行人士自有公論。
明眼人其實都知道,
每家公司必然有好有壞,
找工作不過就是個衡量取捨而已,
機會必須靠自己來把握。
真正專業者既不會擔心一次面試就被掏空know-how,
也不會刻意糾結不放,綿延數月之久,
早就去靠腦袋賺大錢了 XD
先幫你備份你的用詞並提醒你謹慎發言,你已涉及公然侮辱.
首先,我只是陳述個人的經驗,
版上也有其他五六位與這間公司接觸過的版友提供其與這間公司接觸的負面經驗.
何謂捏造事實?
難道這麼多位版友陳述的個人經驗都是捏造?
何謂緊追不放?
何謂死纏爛打?
在後續這間公司的邀約中,已由HR再次會談後,
由該部門主管再次與我會談,並再由HR與我討論薪資福利.
該公司的薪資為package計算,一年以14個月計,
給我的offer算下來一個月的薪資高於10萬台幣(以14個月計).
但仍與個人預期有所差異,所以當場婉絕.
HR欲再次挽留並告知由於個人提及的數字高於他得到的授權,
並告知將安排Horace跟我見面時,由我直接跟Horace談.
HR又提出薪資package只是一部分而已,另一部分是員工配股,
也告知產品將於2015年上市,公司也會盡快IPO.
而下半年(2013)也會讓全部的員工針對員工配股開會,每個人都能提出意見.
個人根據台灣與歐美證劵市場,並待過美國交易所的經驗對此提出幾個疑問.
該公司HR說IPO是公司期待的方向,但公司能不能正式IPO變數還很多,
例如研發的門檻,產品上市前每個月燒錢的速度,產業的變化......
同時又再次強調由於背後的金主大力支持,在資金不虞匱乏下,以目前來看,
公司撐到IPO是沒問題的.
我表示,這東西變數還太多,所以薪資部分不應該與員工配股掛勾.
HR表示會盡快安排我與Horace碰面.
緊追不放?死纏爛打?
另外,何謂隔了四,五個月還什麼事情都要扯到這家公司
誠如你文末最後一句話,用點腦袋的確很重要.
這篇文章分享完個人經驗後,
12月份有版友回應文章,才又將文章又翻回第一頁.
shenta wrote:
這間我也去過,或許是每個人對於尊重的定義不一樣,而我個人是有感覺到他們公司的熱情,也有感受到他們的決心,所以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
是的,誠如我一貫的立場,對這間公司沒有太多的喜惡.
如同這麼多位與這間公司接觸過的版友(連同另外一篇文章),
我也只是分享個人的感受與想法.
這是一個台灣很早投入卻發展緩慢的產業,
任何一個企業或是人員有心帶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更好的產品.
我也都是樂觀其成.
這麼多位版友發文或透過訊息分享與這公司接觸後的感想,
不會有人沒事去抱怨一間根本還沒有知名度,沒沒無聞,甚至連產品都沒有的公司.
而大家與這間公司接觸的印象與感受來自哪裡?
就是該公司的HR.
不論談話的方式,尊重與否,都來自代表該公司的HR.
誠如之前所言,我期待在這間公司看到能為台灣這產業帶來新的創意與競爭力.
正因幾次接觸下來,從與該公司另外兩位主管"A"與"C"的談話中,
感受到"A"對於電動機車的市場定位,消費者導向定位與政策對於產業的影響見解獨到.
對於我在會談中引用的資訊與國內市場數據也能理解,
我提到目前產業中現存競爭者的研發方向與產品動向也都有共識.
對於在現存競爭者(幾大車廠)具有的背景與資源下發展所面臨的困境也都有相當認知.
而"C"雖然是轉換產業跑道,對於消費者與產業資訊,數據不甚了解,但其積極的態度也令我印象深刻.
(畢竟這本來就算是個新興產業,根本不存在足夠強大的資料庫與數據去做全面性分析)
有太多值得令人對這間公司加分與樂見產業發展加分之處...
但對於代表該公司面談的HR......我想,這應該是這麼多位與該公司接觸者感受好壞的關鍵吧!
(當然,這也是每個人主觀)
也不少接觸過的人提到的抱怨是覺得該HR根本不了解所談的領域,是要如何去評判人的價值?
例如
如果該HR對空氣流體力學沒有相當認知,沒有相當商管與市場行銷策略背景,
對熱流分析沒有理解,對結構震動分析沒有理解......
要如何去評價這些領域的人呢?
至於尊重與否真的是每個人的主觀感受,
而碰巧多數人的主觀感受是偏向負面.
題外話,剛上網看了一下該公司的招募資料,
之前與我接觸的那位HR似乎已換人,現又換成僅標示"HRD".
而有趣的地方是,招募人員的項目中有一項即是
"HRD specialist
1.Talent acquisition 2.Recruiting Marketing 3.Training Program 4.Corporate culture"
任意某人的感受好不好,要本人說了算。任意某人做得好不好,要別人說了算。也許別人有說錯,那是自己運氣不好,但起碼有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如果, 別人的感受好不好,要自己說了算,那是流氓邏輯。
華人一定要清楚,自己在談論的是,具體的人還是抽象的人。
具體的任意某人,固然懷藏一隻潘多拉的盒子,然而天性上總是願意向善的,是了不起的.要給具體的人扣帽子,插標籤。只有一頂帽子------了不起的人.
人的問題只是在於,由於人的能力的有限性,會做錯事情.所以,只要就事論事就事不就人,就可以了.如果不幸,任意某人的潘多拉盒子被打開了,那是一個悲劇.大家注意力應放在這隻潘多拉的盒子是如何被打開的,如何把妖魔鬼怪重新關進潘多拉的盒子,並且思考如何避免類似悲劇的再次發生.
至於抽象的人,不管是醜陋的中國人,醜陋的日本人,還是醜陋的美國人.其實那隻是在談論文化習慣.社會批評和文化批判而已.如果自己認為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就可以了.自動對號入座那就自己上鉤了,那就是自願入瓮了吧.
華人,對社會批評和文化批判,也就是講抽象的華人不好,有很深的抵觸情緒.然而,卻條件反射一般喜愛給許多具體的華人或他人扣上極盡惡劣的大帽子.
反掉了反掉了,徹底反掉了.許許多多的事情,判斷是非的方法,都是反掉的.所以,我們說儒家文化和科學文化是種逆文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