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2502000 wrote:
看這樓就知道,年輕人除了愛炫喜潮外,大部分都是認同睿能的遠見 (和GOGOPRO的香港人執行長 一個樣) ,完全是“創造新經濟”的概念
政府認同睿能的遠見,知道新創產業從無到有,在草創初期,龐大資金建設成本,必定負債累累,需要政府補助以壯大
現在,因成本攤提未完成,G1賣一台虧一台,等到G2成本攤提完成後,營收就會正值了
當成本攤提完成後,以目前的車價和費率,睿能就會賺大錢了, 為何?
1.電車整車成本是比油車低,除了鋁合金外,其他如碟煞、構造、設備…等與油車一樣,但是,馬達比油車引擎成本低,耍酷功能比油車好
2.費率是在攤提電池成本,約需3~4年還本,就能無償轉做儲能系統,必然大賺,大賺之後,不會提高費率,而是降低費率,以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
(現在雖然新費率看起來比油車貴,這是在攤提投資成本,等到成本攤提完成後,將不會更貴的)
目前電池技術已完全足以支持換電池運輸產業,電池蓄電力已經足夠,可以達到規模經濟效率,未來將創造出”儲能系統”新經濟,以造福台灣人
現在靠消費者“愛”和政府“補助”,是因為成本攤提未完成,等成本攤提完成後,睿能就會賺大錢了
所以,以睿能的遠見,這公司將不會倒的,倒是,無知的油車商看不出遠見,將來必定被淘汰倒閉,這爛攤子會由誰來收? (政府???)
失敬了 請問你是GOGOPRO 財務長嗎? 你的損益平衡數據從哪裡來的? GOGOPRO 好像從來沒公布 何時會損益平衡 (如果有 請先進指正. 難道是民國120年 或者賣出500萬台後嗎?)
而且睿能賺大錢跟台灣一點關係都沒有 它是"外資"公司 (開曼群島) 在台灣只有分公司 (負責銷售和售後)( 製造是在台灣另一家分公司) 母公司最大股東經過上一輪募資 也已經是"外資 (60%)"了 執行長是香港人 賺的錢台灣政府能抽多少稅是個疑問? (至少到目前一毛都拿不到 還用納稅人的錢補貼 10萬輛 有20幾億了吧?)
用的人當然爽 (賺到的意思是嗎?) 但是沒用到的納稅人當然要用嚴格的眼光監督 不要再像之前的兩兆三星一樣 (現在台灣看的到DRAM 太陽能廠嗎? 賠了幾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