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最怕的事情發生了,電動機車電池規格 Gogoro化 更新

樓上説的遠景有幾分道理,如果超大容量電池及快充技術普及的話,對「充電」這事,需求會降低很多,換電站重要性就會下降的。

另外,gogoro的車、電池、月費都貴,相信是草創之初。全世界交通才剛開始大幅電動化,還不到成熟期總是比較貴。

期待美好科技未來囉!

acolor wrote:
我總覺得現在市場已經決定了,不就gogoro嗎?
你只是在這個市場中,選擇被淘汰的那邊啊!


同意~

就像是Nokia死抱賽班,新版弄不出所以然,撐不下去了又硬是不肯站在安卓這邊而去選擇微軟,結果勒~~
繞了遠路,把市場拱手讓人後,乖乖的默默的站到安卓陣營。 再回首已百年身~~

認不清楚時勢,以傳統老大之姿,瞧不起後起的科技新秀,一定要搞到很難看才會認份。

當初政府推電動車,有幾個人認真下去幹了?

其實換電規格也不能所謂的Gogoro化,但是既然Gogoro走在前面,目前也沒有其他業者有更好更具體且經過大量驗證的換電規格。

建議政府比照國外制定換電規格,規範電池大小(以現階段兼容市場主流電池尺寸,未來電池容量增加再制定其他兼容規格,如長度減半或同長度電量倍增),接頭規格,充電管理等相關規格。 讓其他廠商包含國產電池有機會加入。 主要確保現有車輛與未來其他廠商推出的車輛與電池能夠100%兼容就好。



moacetyl wrote:
大概又要吵不完了

今日新聞提到,工業局要21家相關業者都能有共識?!

不是就3大廠,其他是?

有幾家是現在真正投入市場,有產品的?



又碰到髮夾彎?

看到這樣沒擔當的政府部門,我徹底失望了~~

廠商間各自盤算,私利與自大。 要100%的反對者投贊成票..... 民主社會有可能嗎? 選各級官員連美國總統選舉都不可能,除非共產黨~~

我贊成充電換電並存,政府要做的是限期內協調廠商間訂定出國家標準,國家充電或換電式對接口標準,國家換電式電池模組標準,著重在未來廠商產品的兼容性與安全性,同時限期制定國家換電式電源管理標準,提供給想投入電動車能源供應的廠商一個安全性規範。

盡快讓國家規格出來,未來各家生產的充電式的車到哪裡都能充電,不會接頭不和,充電電流或電壓不同導致無法充電或產生危險。

國家規格規定換電式的電池模組的尺寸與電池保護規格,電池模組與車身連結的接頭,(未來依照電池的發展制訂新規格同時向下兼容,例如像USB3.1向下兼容3.0,2.0等舊規格),各車廠可以自行研發車輛,其他有意投入的電力能源供應的廠商(如中油)也可以依照規格建置。 政府介入的重點是避免開發費用的重複補助,節省納稅人的錢,廠商也不用擔心投資失敗。

充電式現階段除了建置高昂且不完全安全的超級充電站,在家充電還是不夠便利,所以實用性還在等待電池科技的發展....

而換電式在台灣地小機車多的環境,以現階段電池科技已經被證實是可行,也可即刻的快速導入,但如果廠商沒有遠見,還未了私利繼續內鬥扯後腿,政策與規格延宕下去,我們的換電式電動機車產業就有可能從領先的地位迅速被他國取代.... 高層錯誤的決策讓Nokia繞了一大圈默默回到安卓陣營的例子值得借鏡~

先前報導有關換電式採用Gogoro授權,所謂政府不介入授權費談判。 這個做法很不負責任。

要成為國家標準,那就得無償使用,一般作法都是政府先出面制定標準,但是很多東西政府單位的研發是落後在廠商之後,如果採行廠商研發出來的規格,勢必由政府與廠商取得相關授權後開放使用。


kawxlqru wrote:
最怕的事情發生了,...(恕刪)


自由市場 本來就是願意投入的走前面

實在沒什麼好批評的

工規電池沒什麼不好 本來就是要這樣

至於電費費用被壟斷 這到不用擔心

市場本來就是 自由的 他亂搞費用

很快就會有人出來取代它了

你看汽車品牌那麼多 賣很貴的 還不一定賣輸 便宜的....


jamestai wrote:
又碰到髮夾彎?看到...(恕刪)


因為大家重點不同

換電這杯羹,其實油車廠可有可無,他們重點在賣車

所以如果規格願意無條件給油車廠用,當然很好,這樣車子就更好賣

但是如果不開放? 那也沒差,反正重心本來就沒放在電車

但是21家裏面,還有電車廠,他們就有影響了,另外還有一些華山派,來這趁機撈一下的,根本沒商品,但是有股票啊,如果沒好處,不可能放手的,最好是能趁機再炒一下

另外如果這大標案,採gogoro規格,其他靠小標案活著的小廠商,可能要滅頂


Younger2006 wrote:
在此再說一次:各位...(恕刪)


贊成!就像當初建立的竹科決策一樣
這個搞成功了,未來幾十年的飯碗就有著落了
其實,睿能只要幾乎無償提供規格給其他廠搭配電池就行了,因為真正賺錢的是後面的月租費吧...
plovea wrote:
其實,睿能只要幾乎無...(恕刪)
如果我是股東不會同意。依照這趨勢明明能源車錢都可以賺,為何獨厚充滿敵意的敵對廠商?早已非吳下阿蒙。
jordan23jd23 wrote:
簡直是悲劇 台灣人...(恕刪)


請不要動不動就在那邊台灣可悲
請更多的了解電池的科技
陸廠能夠獲得最好的電芯也一樣是進口的
何來「電力差異」之說?
再來,電池容量 放電倍率 持續大電流放電性能等都是需要綜合考量的事情


真的希望台灣人可以珍惜自己身處的環境 環境一定有不足,但請多多審視自身問題。在台灣混不好我也不覺得你可以在大陸混多好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