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sing wrote:雖然不見得適用所有企...(恕刪) 其實我很佩服新創的投入者,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氣以及全心全意地投入,這不是一般人可以或者願意去做的。也因為有這樣的先驅者,我們的生活才會有所改變與前進。恰巧看到這篇文章,對比過去接觸過的企業成長理論,才會想要跟大家分享。沒有Elon Reeve Musk,電動車產業不會快速成長,傳統車廠不會積極投入另一種汽車工藝的市場。同樣的,沒有Horace Luke跟幾位金主的投入,電動機車的產業也不會在台灣三大車廠觀望政府政策的氛圍下快速推動。每個公司都會有成長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就看領導者怎麼帶領企業走過低潮。我個人是喜愛電動車的,但不代表每個人都要跟我一樣喜歡它,只是我的使用情境正好最佳解是電動車而已。經營企業不易,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若缺了,就只能走得比別人辛苦些。期盼接棒的人能早日找到方向,讓當初的理想繼續下去。
電池受限於本身仍是過渡能源,其實目前並沒有辦法真正取代油車。你看東北氣候下雪嚴寒時一堆電車都拋錨就知道。反而是油車加防凍液還能繼續走。中國春運塞在高速公路上時,電車則最快將能源耗損怠盡。氫能源、核融合...等都還在發展,你將所有資源投放在不穩定的能源上,本就能預測未來的結果。現在的情況,只是上市後財報揭露出真實的樣貌,潮水退了而已。
jaysing wrote:其實我很佩服新創的投...(恕刪) 我認識一位新創的老闆,很熟他其實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壓力中渡過他說當年和他同一批在美國新創的,現在全都收掉了他是唯一存活下來的我覺得 Horace 和很多新創老闆都有一樣的問題就是餅畫得太大,嘴吧都能說得超級動聽為了拉金主跳進來,這是必要之惡但一旦進到日常經營;工廠生產、員工任用、金流這些都只能實打實,不是靠張嘴可以解決的最後,我是狗三車主,雖然下一台大概會買油車仍真心希望 Gogoro 不要倒,市區還是很好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