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305漳泉 wrote:那麼少,不是有人說,可以騎到70公里? 聽聽就像 拿剛換完電的預估里程來說嘴+那種是移動障礙物的騎法交車的時候業務不是耳提命面的交代電池不要低於2格嗎?降到2格的時候就請趕快去換電池
我要賺錢錢 wrote:每個月繳個一千多塊吃到飽愛怎麼騎就怎麼騎停個紅綠燈買個早餐還能順便換電沿路換過去都不怕會沒電...(恕刪) 所以說嗎,美食外送太適合了,跑的區域都固定的,沒有發現愈來愈多人騎ggr 送外送嗎?這比郵務車,警車的市場多N倍!
換電池確實比充電方便但是電動"機車"還是無法脫離里程的焦慮也是受限於電池體積的關係個人之前騎車距離一趟來回最多20公里最近一趟來回40公里,換電站還給我好幾次一代和二代的電池如果我要額外走其他地方不就沒電了重點還是在綠點換電站我下一台不會考慮Gogoro了
換電的缺點:電池容量要再往上提升不太容易,同樣大小的塑膠殼,裡面多塞一些鋰電,就得犧牲掉原本填充石蠟的空間,等於是犧牲散熱換取容量的概念。電池散熱不良 電池壽命減短 => 羊毛出在羊身上,月資費更難調低不然就是換電站補電的時候得放慢速度讓電池先散熱=>更常遇到沒滿電的電池鋰電放越多,重量也提高 3代電池比2代電池多400g. 假設將來能塞更多鋰電,出所謂的4代電池,搞不好重量又要多增加400g. 這使用上更需要練臂力。電池被塑膠包得密不不透風的設計,事實上對電池散熱是很傷的。這跟電動汽車直接設計冷卻管路包覆每顆電池的作法大相逕庭。這也影響到為什麼換電站會常常換不到滿電的電池,因為得顧及電池散熱問題,不能學電動汽車超充的作法,大電流快速將電池補滿電。結論就是換電只是一個折衷的作法。現階段要方便還是油車方便 也便宜未來如果充電樁普及化能突破 可能學電動汽車走充電路線 會是比較好的作法充電型電池可以配合車體盡量塞 也不用顧及電池要抽拔的問題 比如以iE 125為例好了,除了腳踏墊底下的空間可以塞鋰電池外,行李箱12V電池的位置理論上也可以塞鋰電,甚至龍頭車架的空間也都可以塞鋰電進去。 這樣一弄,搞不好續航力就可以到200km了。至於放生問題,關鍵在於車子賣得好不好。車子賣得不好,其他關鍵特規零件(馬達、電源轉換器、行車電腦、螢幕)備料不足,也一樣有被放生的問題。
參考各國的案例,研究GGR推出的換電實際上是最不環保的作法,大概在其他國家也很難推得動吧~電車基本的設計理念應該是白天使用,晚上利用離峰充電,才是真正的環保。像是TESLA的作法。等到電池壽命耗盡了,再獎勵回收更換,減少資源浪費也愛地球。GGR卻搞了一堆電池庫,到處放電池炸彈,用各種話術洗腦月租,完全是資源浪費。美其名是減少時間,實際上卻是濫用各種資源,明明電池規格都統一了,可以隨時更換回收,卻故意設計特規,意圖綁定產品,讓消費者權益受損。所有的規格也不外放,要不一起生,要不一起死,怎個就是奸商的模樣...現在電池越用越差了,就開始把問題推給消費者,要大家分攤用充不飽的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