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305漳泉 wrote:那電池再好,不是也爆...(恕刪) 狗粉就是在刻意忽視共享的缺點啊你永遠不會知道這電池在前一個使用者手裡是好是壞前一個使用者把有問題的電池插回換電站若不回報換電站若又無法偵測再繼續吐給下一個使用者就是把風險轉到下一個使用者身上哪天燒的不是換電站而是車子就一點也不意外去年10月信義區發生的路邊機車自燃就不知起火點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囉有人說這次燒電池事件後睿能有派人在換電站檢查電池可見得換電站本身的偵錯功能還是有限的
飛在天上的大X wrote:我覺得這是小事吧,不然你不要用電用瓦斯啊意外本來就難勉的,只要能控制在一定程度內就好 所以三星電池的飛機事件,是意外本來就難勉的,只要能控制在一定程度內就好嗎?做電力、電池行業的,最重要的就是電力、電池的安全。隨便一個小事故,公司賠錢就賠不完。如果依照替換下來的電池,做儲能電廠的概念,就是電廠爆炸。電池就是有嚴格的規範,所以電池技術百年來,一直卡關安全規範無法突破。可惜的是,通常出事的都不是電池。都是電池組的塑膠,控制電池的電路板,充電裝置、接頭等等另外,在意外險職業分類裡,電池行業的也是分在最危險的分類
唉~ 不用想太多所有東西都有危險性。另外BMS 只是輔助 把電蕊安上保險,不代表裡面的電蕊安性係數高。電池最重要的還是蕊.當然很多廠家都會有成本與續行考量(能量密度)。18650與21700為三元; 鋰還有其它種類如: LifePO4 、LTO 等等。 可以看破壞測試.我自已露營電瓶都改LifePO4 、大動力緩衝Toshiba's SCiB 加BMS。雖然貴一點但保障自已生命。
動力電池的大敵就是三元電池,為了大電流放電,鋰鹽內結合另外兩種金屬,活性增加,但穩定性會受到影響,所以三元電池進入熱失控後會較危險,因為儲存的能量在短時期以熱的形態釋放,同時加熱鄰近電池,也使其進入熱失控,嚴重熱失控下只能等到其釋放完成,或是使用強迫降溫(例如大量的水)避免熱失控更嚴重18650/21700等ˋ金屬殼電池本身安全閥設計在充放電異常時會斷開電池正極迴路使其斷路,但無法阻止外部溫度加熱,當溫度越來越高,就會使其進入熱失控狀態航空運輸在發生幾件因為載運的鋰電池爆炸著火並造成飛機失事墜毀後,對於鋰電池運送,有規定其最大載運數量/能量,運送的電池只能維持在30%或更低的能量,且只能以貨機來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