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ggr的换电站为什么要空2个电池位

Bamda wrote:
就你这个数据已经证明(恕刪)


我都不知道怎樣說了....
台灣這邊基本上都是"丘陵"地形
已經跟"重慶"有70%的相似(那邊騎1200W以下的電機交通工具基本上都是推的)
加上陸橋很多(100公尺爬升2.3樓高)
所以都是需要大動力(5600W以上電機才能滿足)

加上那麼大動力的電機
電池也要很大
所以那120顆 18650...X2

那麼大電池
充電器也要一台PS5那麼大又重
這可要5公斤重阿
車體上當然不會內建(又大又要散熱)

然後出門要在外充電
充電器因為有散熱風扇
所以不防水....
機車與充電器之間的充電線只有1.5米長
放在外面下雨時放給他壞
============================================
我住在新竹地區
光新竹市區 到 新竹科學園區
短短的3公里
要海平面33公尺爬到107公尺

別把大陸那種 處處都是大平原的環境套用過來
這邊可是海邊到台灣最高公路(海拔3275)
只要50公里的海島地形(有興趣去B站 找"行疆之路"看看台灣環島篇)
Bamda wrote:
我已经讲过了, 换电是ggr为了快速铺数量而精心设计的自我逻辑闭环的一套商业策略. 但是从运作成本上最终必然失败的. 在大陆几乎没有人有充电条件的情况下, 电瓶车还是顽强地存在, 以致于成了马路上最厉害的霸王, 你就知道, 需求是很容易被满足的.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会把问题解决的. 汽车充电也是一样的, 那些以为充电都是大陆政府随意征用土地搞的,都是完全不了解大陆的.


大陸沒有換電
是因為不需要?
還是因為沒得選?

再一年就會很清楚了

2021
大陸電動自行車
充電VS換電
1%VS 99%

2022,2023,2024........
看戲吧
騎這麼久都不知道
~風~阿肥~城~ wrote:
台灣這邊基本上都是"丘陵"地形


是啊. 像台中火車站到埔里, 充電車能來回? 能來回的充電車不知要幾萬起跳?

周末到郊外放鬆一下都不可得. 最低 35m 最高 636m

1.台灣環境與內地不同
人口密集,停車不易是目前最佳寫照,充電方式固然好只可惜在我們這配套建設不足情況下,很難滿足人民需求。簡單充電需要停車問題就好,光停車就很困難更別說又可以充電的停車點。我們這邊一位難求阿~~
光社區架設充電站都不易,更不用說有故定的充電區可以停放

2.台灣交通與內地不同
紅綠燈特多,車流量也很大,繁忙的都市生活每個人的生活步調都很快,必需即時快速的去做反應,起車習慣也有所不同,有些車主只在乎速度速度還是速度,能快速在市區穿梭,省下來時間就是無價。而有些民眾不求速度只求安全,所以電池更換平率相對減少許多。
 
PS: 舉例:已目前電池只提供30km 車速 能行駛 120 km - 150 km
   已目前電池只提供60km 車速 能行駛 50 km - 70 km
(電池額度就故定這麼大,技術上為突破不能接受就換回油車吧)


3.台灣需求與內地不同
電車最在乎的就行駛里程/行駛速度/電池安全/售後維修等四大需求

行駛里程
簡單說就是移動距離,這也需要看消費者的黃金右手(噴電)來決定,依據自己使用狀況來說一組電力約40 - 60 km,也能說目前技術只能這樣,不能接受者就換油車or開車吧!!

這行駛速度
早期電車限制25km無法滿足大部分需求,如今法規也鬆綁電車技術也提升,與一般車輛來比較已符合現代人需求,如今電車接受度也比往年提升不少。

電池安全
我們越還越重視生命安全,電車中的電池也備受考驗,市面上電池百百種,廠商是否願意在安全上多花點心思就油消費者去明鑑,能通過考驗者相對的購買者也越多。

售後維修
這是我們的痛,特定電車零件被綁死,技術人員無法滿足現在需求,導致都需要預約維修,但者不代表不會進度他門就不好,時間能改變一切,越多人投入電車市場相對的服務品質也會提升。
這只是簡單的小學1年級數學問題呀。

這只是簡單的小學1年級數學問題呀。

.
目前GOGORO的電池交換總共有四個步驟
1.取出舊的電池
2.插入舊的電池
3.取出新的電池
4.插入新的電池

樓主建議的步驟是

1.感應卡片/掃瞄手機
2.取出新電池
3.取出舊電池
4.插入新電池
5.插入舊電池

先不論取出的新電池要不要放地上的問題
全部動作都一樣, 卻要多一個感應的動作, 這樣有改善到流程嗎?

另外, 感應這玩意兒, 不管用卡片、晶片、手機
萬一車主丟了這東西, 給人拿去取出電池, 算誰的??
何必又讓車主多出這個風險呢?

使用上很順手,完畢。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