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phill wrote:這些電動車企業它就有義務與責任把騎乘的費用降到最低,...(恕刪) 這有點緣木求魚啊…廠商的首要目標就是利潤!沒道理要讓利消費者的,引進市場競爭才能「強迫」廠商推出物美價廉的產品。當然政府的角色很重要!是要護航廠商宰制消費者?還是提升產業實力和消費者福祉?ARTC始終是個關鍵~
xboy200 wrote:這有點緣木求魚啊…...(恕刪) 辜且不論這電動車是不是真能減碳?(這需要有專家細算)ARTC既要推動替代產業以減少空污,它的任務就是必須要儘量與現行產業環境平順接軌,不能連換個輪胎都必須去專門店面才能更換(壟斷之嫌),政府在補助經費的審核上它應該有特定的標準規格,這標準就是必須讓購車人以最低的經費支出來支持電動車產業,政府該制定特定的補助標準不能任由黑心企業對消費者上下其手,電動車產業它的核心就是電池,電池以最最省錢的方式管理,花費最少的代價為標準,甚麼APP,甚麼提醒,那都是其次的,並非必要,核心物件~電池一插上車子,車子的儀表板就必須顯示還可以跑幾公里,車主就知道該不該去換電池或者再充多久的電,希望ARTC與政府要對新產業重塑該有的規範,政府該圖利的是全民,而不是黑心揩油的企業,政府是該引進市場競爭機制的時候了,這才是推動新型產業的正確心態。
stanphill wrote:辜且不論這電動車是...(恕刪) 政府推動電動機車補助已經幾年了?是補助民眾還是補助車廠?如果你可以生產出像樣而且符合政府規範的電動機車,我買你生產的車一樣也可以獲得政府補助。政府推補助已經麼多年,為什麼成效一直不彰,我想大部分原因是之前的產品無法符合民眾的需求。而當一個可以改善以往缺點,又能滿足大部分人需求的產品出現,就會大幅改變這個產業,GGR可以上市半年就在電動車市場佔有45%,就是這樣。你不認可GGR或睿能沒關係,但不用動不動就指摘是黑心企業。企業本來就是以營利為目的,他不用對你負責,只需要對股東跟他的客戶負責。你如果有任何睿能黑心違法的證據,就趕快去提告,別在這邊打高空或嘴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