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有人確定會購買Gogoro的電動機車嗎?


hazard wrote:
剛推出時,我曾想過...(恕刪)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是它價位出來,才引人來酸的

ccfred wrote:
民族性使然...所...(恕刪)



如果三星LG都是一開始就賣低規高價
就不會有今天的三星LG了

以前三星LG是靠中低規低價起家的



其實價位一出來,我第一想到的是貴,第二是我不是該公司設定的客戶群

也許日後有平價版,才是適合我的



其實這個產品該公司並沒有強制你買,搞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人在酸,好像酸的人都已經買了的樣子

gogoro 不是要做2輪界的 tesla 嗎,如果真的做起來,台灣也能有一間很棒的公司

也會增加相關產業供應鏈,讓更多人有工作機會

以鼓勵代替酸,我覺得對一個新創公司是比較好的
motolove wrote:
台灣人只會貪小便宜...(恕刪)


只要東西好,價格合理了....誰管你是MIT還是MIC MIK

世界地球村了....哪來這麼狹隘的觀念....另外機車各廠,哪幾家不是台灣產業

連Yamaha,Suzuki的東西也都是台灣生產台灣做的.....人家有這麼扯嗎?

只要跟台灣扯上邊的不管怎麼樣都要LP捏著支持.......

倒了就倒了....So What.......12萬拿去買台150也是支持台灣產業啊

只要價格合理,東西好用的東西自然就會有人支持....去看看大同電鍋

為何可以存活到現在.....

搞個鬼精品,本末倒置....這種廠商....只靠愛國心挺......

hazard wrote:
gogoro 不是要做2輪界的 tesla 嗎,如果真的做起來,台灣也能有一間很棒的公司
也會增加相關產業供應鏈,讓更多人有工作機會


不要搞得好像只有這家公司是台灣企業而已,燒汽油的機車們哪一家不是在台灣生產台灣製造

他們養活的台灣人遠比這個公司來的多吧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hazard wrote:
gogoro 不是要做2輪界的 tesla 嗎,如果真的做起來,台灣也能有一間很棒的公司
也會增加相關產業供應鏈,讓更多人有工作機會
以鼓勵代替酸,我覺得對一個新創公司是比較好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做不起來

酸他是要酸醒他,不要把公司搞倒了,浪費了設計


我們是顧客,我們的意見最真實

這個價格,我就是不會買

甚至對半砍,我都不一定會買

他們沒做過市調嗎?

還是被市調的人,都假惺惺的只會灌迷湯?
賣不好受害者就少,賣多了會發現很多人在電池交換站排隊等充電
除非能備用超級多電池組,電池本身就超貴,是能準備幾顆阿
不知道為何要設計成交換系統,反正到時候一堆有錢人沒電池用就會開放用戶自行充電了
然後電池一顆賣2萬(非常保守的計算),一台車要裝2顆電池,至少需要兩組4顆~
12萬8後面至少還要8萬買電池
Tesla不也是如此的策略嗎 ?

先出高級版,賺到錢之後再出中級版 最後出平價版

說實在的12萬我也買不下去,但是自己買不下去就說這個定價策略失敗 真的言之過早


不過我覺得蠻神奇的 機車也可以套用汽車的策略模式嗎

畢竟有點錢的人應該不太會去騎機車... (重機又是另一群人 那是一種熱血啊!!)

就看看OL之類女生會不會買單了

stardog wrote:
不過我覺得蠻神奇的 機車也可以套用汽車的策略模式嗎
畢竟有點錢的人應該不太會去騎機車... (重機又是另一群人 那是一種熱血啊!!)
所以說,搞不清楚市場定位在哪?


買菜車,對不起,真的太貴了,也沒菜籃 (Gogoro裝菜籃能看嗎?)

通勤車,還是太貴了,一般通勤油費不到899的

要熱血,汽油車就夠熱血了,不用花這種錢

公司營業車,對不起,被限制了

有錢人玩車,上有跑車,要健身有自行車,玩這個幹嘛?



想來想去,還是政府標案最有可能
1.12萬都能買汽油黃牌了

2.黃牌汽油車可以衝日月潭衝武嶺
白排水冷250也可以輕鬆衝北海岸 衝宜蘭
gogoro可以嗎?

3.很明顯這台只能單人騎乘 不實用
車廂也不大 能跟動不動就30L的汽油速克達比嗎?

88000我多少考慮一下

這台除了嘗鮮 做環保之外能幹嘛
新鮮感一過就像蛋塔一樣了
目前我是不會買,除了售價之外,還有一些實際上使用的問題,

就售價上,廠商應該是以所有的成本加上利潤,除以預期在某一段時間內預期銷售的數量,

所得到的數字,所以早買早享受的人,會分攤較多的開發成本,也表示廠商預期能賣出的數量不大,

扣除政府補助,接近150的價格,會買150的人不太可能會想買這種極速95公里的車,

對一般上班族來說,除了油價還得考慮使用停車問題,這麼貴的車,要是我,不敢隨便停外面,

就算停外面,也得考慮日曬雨淋的問題,鋁合金車體雖然堅固,但也代表著金屬彈性比不上塑料,

受到衝擊,變形的機會很大,而機車使用率也不算低的菜籃族,看到售價大概就謝謝不連絡,

再看到電池租金,應該會無視吧!UBIKE使用率之所以會提高,除了一開始由政府補助的免費使用,

還有租借據點的擴展,慢慢的讓使用者習慣使用,也能接售付費使用,而且費用也是大多數人能接受的,

如果要花較高的成本,但確沒有比較好的品質,應該沒有多少人願意買單,

雖然我也是支持MIT,買東西時,第一個考慮的也是MIT,貴一點我能接受,

但有太多打著愛臺灣口號的商人,要臺灣顧客愛臺灣,賺了錢之後,拿去國外投資,把工作機會給外國人,

有句話說商人無祖國,把在自己祖國膁自己同胞的錢,拿到國外去孝敬別人,

如果廠商真的有良心,應該是估計大台北地區通勤機車族的數量,

再以1/10為預計銷售數量為目標去訂價格,

而電池使用成本,也應該是以中期使用量去評估,而不是以初期使用量去評估,

通常廠商為什麼會賺錢,只要產品銷售量過了初期評估的數量,之後賣出去都是賺的,

才會有降價促價的可能,相信車子的材料及製造成本應該不到售價的1/3,

其餘的都是開發及人事宣傳成本,以及服務據點建置及廠商的利潤,

如果廠商是考慮十年才回本的話,相信價格應該會跟一般機車差不多!這樣才是真正的愛臺灣,

而不是要別人愛臺灣,而自己大賺愛臺灣的錢!

我個人目前機車買來1年半,之前後胎被刺破沒辦法補換了後胎,

每天通勤約16公里加偶爾外出使用,定期去保養,目前含油錢一個月約450,

或許它的價位扣除補助在6-8萬左右,一個月電池租金在500左右的話,或許我會考慮愛台灣,

剛查了一下離我家最近的電池交換點,大約10公里,離上班地點約2公里,

沒有順路,換電池必須要特別跑一趙。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