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電動車花費比油車便宜3成!!!

七七三 worte:
這個才是最高成本,學...(恕刪)


講到這個,我就來講講幾句
能聽的人就聽,不想聽的就略過

本文只是提出另一個觀點
倒是釣出不少形形色色的人

就來講講一些經驗
我大致把難搞的人歸類成兩種
一種是注重方向
一種是注重細節

注重細節的人,往往都沒什成就
因為焦點太小,導致看不到局面
這類人喜歡乘法做事
但要乘法做事是需要經驗跟系統
沒有經驗規劃出來的系統很容易就卡住
然後卡住後這類人就沒方向...

為何沒有成就?因為細節放太大,失敗後就一撇不振
另一種狀況是搞錯方向跟抓不到重點,一直鑽牛角尖,別人的建議都看不到,就溺在狀況之中。

再來是喜歡大方向的人
這類人做事都不進行規劃
凡是認為臨機應變且先做了再說
做完事情結果事情變更多
因為做事偷工;例如客戶,隨便弄弄結果客戶客訴後造成更大麻煩
要不就沒系統地做事,明明東西整理好就不用每次都花3分鐘找,一件事情就算了結果數十件,導致浪費一堆時間在處理細枝末節的事
面對問題說謊成性,將焦點轉移、顛倒、模糊
完全不懂問題沒真正解決,它就會再回來找你
但這類人騙到一定程度後有了成就(台灣人就是太客氣跟誠實),像是做主管或企業家
呵,問題結束了嗎?
沒有,這類人因沒有同理心導致身邊的人甚至是親人紛紛離開
人力資源跟工作量沒循環導致加班或是高壓工作狀態
最後這種人就變慣老闆啦~通常在低階企業很常見

以上兩種,跟各位明理人分享
也許有人認為上面很矛盾
沒錯,人類生態就是互補
如果不想陷入死胡同
就是跳出來做個有彈性跟智慧的人
七七三 wrote:

這個才是最高成本,...(恕刪)

Diy的樂趣及成就感,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如果你住在美國或是澳洲,很多東西,包括汽機車簡單的維修,都是自己搞定。
尤其美國,東西便宜的要命,工資可能一個小時100美刀,所以幾乎diy....
i5-760 wrote:
講到這個,我就來講講...(恕刪)
樓主離題了
你的這種思維 算是2分法 非黑即白 很容易陷入矛盾

回歸正題 樓主的結論是 電動車 花費比 機車便宜3成
如果只算 耗材 的話好像是電動車 比較便宜
目前電動車沒有經歷過15年以上的考驗,變數很大
比如過保後的維修如何計算,(像手機過保,一般人就不會修,原廠報價不如買新的)

就拿油車好了 放在外面曬太陽和淋雨 久了,電路系統會故障
這裡的維修不能算耗材

如果電動車放在外面,電路系統會故障 不曉得報價是多少,
上次的颱風有高雄的gogoro 車泡水 報價都可以在買一台

個人認為 繼續買油車 才是省錢的 ,主要是 路邊維修店家很多,再來油車的基本問題大家都遇到過,不怕被騙(比如 機車發不動,或是 行進間熄火)
窮人的小老婆要求就是 好保養好照顧而已😂
化油車真的很好照顧,發不動可以腳發,噴射的不能
wonderzero2 worte:樓主離題了你的這種思...(恕刪)


的確是離題了🤣
但我認為這是整串討論中需要的,畢竟有人因反對而反對,因支持而支持

要進入這種思維當然有矛盾的風險,我前面也有說就是彈性跟智慧,任何模式都有其優點跟缺點,就跟油車及電車的選擇一樣
像是心流理論;其實除了心流理論,包含行銷或是設計都有類似的"平衡概念",失去平衡就會發生某種狀況🤔
wonderzero2 worte:
樓主離題了你的這種思...(恕刪)


以目前來說是這樣, 但是時間越久電車越多, 維修和副廠也會越多, 降價是遲早的事...
肥貓宅男 wrote:
以目前來說是這樣, ...(恕刪)

油車有推出很久了 ,也不見降價啊

東西會不會 降價 通常要有競爭,才會降價
像4G 吃到飽,100理髮店
gogoro 維修店不是(有點像 小七門市,全部統一價)

副廠零件也許有,也許沒有
看該零件重不重要

像後照鏡 外殼 假設原廠報價1500 副廠零件1000 那我會選1000

突然有個假設性問題

如果gogoro過保 , 原廠馬達控制器報價15000 ,副廠控制器報價10000,萬一裝上副廠控制器造成 起火導致電池損壞,要算誰的😂

像不像 保固內一定要用汽車廠推薦的原廠油問題一樣

只能說 消費者弱勢啊

個人認為不會副廠馬達控制器,理由如下

假設真的有副廠馬達控制器
,但如果新聞報導說是使用副廠導致的話,會造成之後的消費者買原廠控制器
使副廠控制器,因起火事件最終被淘汰,
副廠在開發商品時會考慮 這一類的問題,開發 外殼和控制器的風險那個比較小
燃油汽車早就一堆關鍵零件非原廠不可,差別在外面保養廠是可以叫到原廠零件
wonderzero2 worte:
油車有推出很久了 ,...(恕刪)
wonderzero2 worte:
油車有推出很久了 ,...(恕刪)


競爭產生的降價,通常也會有品質的風險
除非是賣一模一樣的東西,像是來一客泡麵,7-11跟全聯或B2C通路,價格都會有落差。

要降價又要有品質,最重要的還是消費者夠不夠精明。

在工程領域,就是看各溫度產生的關係,像是能隙或是導電率

其最終就是化繁為數字或量化
像是這輪胎摩擦係數是多少,使用壽命是多少
這避震器回彈跟壓縮數值是多少

當使用感受能被數字化跟量化,就會產生很可怕的效應

拿資訊業來說,這顆CPU跑R15是幾分,單核性能跟多工性能是多少,與競品差異幾%
有轉檔需求的人看到多工差異50%,等於說A比B省下1/2的時間,當然要選A

要不就電源供應器,插上好幾張顯卡後開始測滿載3.3V、5V、12V的波動各是多少;再來拆開看用料,就能知道花這筆錢到底划不划算

智慧型手機,先給妳跑分再來看RAM多大、ROM多大、螢幕多大、螢幕什麼材質

久而久之,看看這些產業給出來的肉多香
但慘也是慘到業者,賣一個東西沒多少毛利

降不降價,最終要看消費族群的精明客戶有多少
數量少,廠商繼續騙吃騙喝
數量多,哪怕是賠錢賣,說不定還沒人買單

看看日羊機車的老闆,GGR一出打了多少嘴砲
網路一堆電動車VS油車的計價文,都用非常沒彈性的方式計算,打著電動車一定會貴的名號

不然就電動車的行銷手法,含補助最低價XXX
電動車超划算結果要靠政府補助還一副理所當然

就知道
這時代還是很多騙吃騙喝的人
消費者要自保,最終還是要取決於自己
298305漳泉 worte:
Diy的樂趣及成就感...(恕刪)


修理摩托車是樂趣沒錯啊,但是綜然是樂趣還是有時間成本的,一般機車行最大成本就是租金再來就是人事成本,你去給別人修車不就是購買他的時間來幫你修車,奇怪了同樣是修車你時間不是成本,你去修車行時間就是成本囉?
其實自己修根本沒有便宜到,因爲你要花更高成本試錯,會覺得自己賺的完全沒有成本思維啊。
自己動手的成本的計算可能沒有這麼單純
簡單的可能半小時學半小時動手就搞定了
找人維修預約連絡等待跟交通來回時間搞不好就超過了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