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y500tw wrote:很好奇的問一下:曾問(恕刪) 如果電池成本一開始就計算在購車成本中,那為何還要消費者用租用電能的模式?要消費者買電池(計入購車成本)然後所有權是GGR?看來買狗車的真的是大盤子eddy500tw wrote:很好奇的問一下:
所以..上班族群不能用手機講工作上的事......因為商用....所以業務手機不能講工作上的事......因為商用....所以政治官員不能講工作上的事......因為商用.........所以電信業者也能來這招?.....所以汽車也能來這招?因為你開車去上班...商用?
我覺得商用資費會更高的原因,會不會是電池折舊年限的關係~?因為商用, 所以電池使用的頻率增加了,例如, 本來預計一顆電池在 5 年內達到 500 次的充放電次數,結果因為商用縮減為 3 年內就達到 500 次的充放電次數~為了回收成本或是會計因素, 所以才把資費定的那麼高~
chouwu wrote:你這段的說法就沒錯但一開始就說要共享,那該落實的就GOGORO不是嗎?現在倒打一把我想一般人的觀感一定不好電信業者本來就會區分低用量高用量企業戶各有各的對策做的好是公司政策及執行力 這兩者費率設計邏輯本來就是一樣的。例如商業性的網路用戶需要更大的頻寬更高的穩定度,服務提供者會產生比較高的成本去符合商業用戶的需求,所以必須收取較高的費用。你買GOGORO去跑外送,帶來的電池壽命跟電量耗損比一般用戶更高。當然就排擠一般用戶。一般用戶有人抱怨有時候會拿不到滿電的電池,這種外送的高用量用戶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人家開公司是要賺錢的,不是做公益的。費率設計也不是隨便訂的,而是有他們估算方式。如果沒有把一般用戶跟這種商業用高用量用戶分開不同費率。當整個系統成本一直因為高用量用戶的關係而遠高於費率設計時的成本評估時。(因為睿能必續提供更多的備用電池跟更高頻率的電池汰換)就變成不管多少用量的用戶都要承受費率的調漲。如果有分開不同費率,業者就可以維持一定獲利。不用大家一直調漲費率。一般使用者應該很歡迎睿能落實商業用戶條款。這樣可以讓一般使用者更容易拿到滿電電池。不過相對的,睿能必須提供商業用戶更好的服務。例如確保商業用戶換到的電池可以已有比一般用戶更高的壽命水準。或是其他與一般用戶不同的服務,而不是單純的高費率。你對電信業者一樣的做法不以為意主要是因為當網路服務普及時,電信業者本來就有這樣分,所以消費者習以為常,也不會去想為什麼。然後對睿能有偏見,就覺得他這樣做法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