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Gogoro銷量又創新高


closer0616 wrote:
唉,隨便又釣到一支...(恕刪)


"ZEROS 這種美國進口貨

加個關稅當然更不用比"


暨然加個關稅不用比, 那抓zeros來跟ggr比有事嗎? 比較的基礎在哪? 自打臉嗎?

車格定位完全不同的東西硬抓來比有意義? 早在ggr車款問世以前, zero就在台當水貨推廣, 但鎖定的也只是小眾, 還有別以為老美電動機車廠都是百家爭鳴生龍活虎, 被併的甚至倒店所在多有, 如mission r, 還有個i開頭的最後併到印第安且似幾無再賣車, 改賣模組

哈雷號稱後年才打算開賣亮相已久的livewire, 特斯拉也宣稱未來要進軍大型電動重機, 但重點是這些車格與ggr差得遠, 有何比較的相似點?
closer0616 wrote:
ZEROS 這種美國進口貨

加個關稅當然更不用比


USD $10995 就是 未進口未加稅的價格,若不加關稅你會買?

在美國這也是半台汽車價格, 多少人會買?

全美登記機車八百多萬輛,加州剛好八十幾萬輛,

人口三千九百萬, 每一百人才二輛,而且多數是娛樂用。

電動機車才出幾年,老美也大多不買,

數量更少, 因為無法跑長途

要長途就再加電池,價位更高

老是拿價位差十萬八千里, 市場區隔不同的來比,

有啥意義?

ZERO 2014 只賣 1300 台, 2015 賣 1800 台

http://www.latimes.com/business/autos/la-fi-hy-electric-motorcycle-20150307-story.html

若分給50州, 一個州一年賣 36 台。

若加州算 十分之一,也才 180 輛,

有啥好吹噓的?



virage164 wrote:
我想你還不夠了解費...(恕刪)


個人一周要跑120~140KM,算下來一個月租要1000元以上,目前我的老機車是2000KM以上換一次油(自己換不用120元)

換算一下,每4個月保養費under 200元 (其他耗材先不列計),油錢每周90~100元,每4個月才1400元油錢,每4個月的通勤成本用2000元計算(有多算了15%)

GGR以我需求的是月租費800 (600公里/Month),每4個月算下來要3200,萬一超出公里數又要以每公里1.5元加收 (這也是不包括耗材
計費)

改用500元月租來算,每個月超出約200~260KM(額外計費以200KM來算要再多付500元)更不划算了

這一來一往價差就1200元以上了,所以GGR的條件還不夠以吸引我

另外,GGR更換煞車來令與輪胎也是另外計費的,如果這些基本耗材都算在月租費裡面就划算了
souta0829 wrote:
你有算進油車的保養...(恕刪)


用在通勤兼買菜,每週要騎乘120KM以上,說真的GGR不符合成本效益,這有與幾間展示間問過了,也討論過了只要每週要騎乘100KM以上的使用者,這些費率真的不划算,一班機車稅金也是每2年繳一次,平均下來也不多,如果GGR能像PCX油電車一樣可以在家自行充電就好了,GGR雖有配件可以在家充電,但那組座充還要聯網感覺又很不方便,要把電池搬來搬去的

還有GGR目前續航力也不夠長,一般大約在100KM左右,我每7~8天加一次油可以跑140~150KM,又採用自助加油還有折扣,這價差真的不大嗎..??

JamesWK wrote:
個人一周要跑120...(恕刪)


更換煞車來令與輪胎也是另外計費的--->哪家油車有這麼好的服務不用錢?

遇到GOGORO 就變2000公里保養了,一般是1000,很妙的是遇到GOGORO,每個人都變省錢及DIY高手了

油錢你也少估了吧,一般125都落在每公升30-35公里間





cbeck wrote:
你以為轉速高的馬達...(恕刪)


你才錯的離譜,扭力高是加速快

跟車速快是兩回事

有本書叫電工機械可以多去看看


ZEROS賣不好跟老美都開車關係比較大

美國哪麼大機車是能騎多遠啦


台灣的環境對於電動車才會有需求


但是GO這種封閉又偏高價格的車種完全不看好


期待未來政府強力制定統一規格電池方便租賃

才是正途
closer0616 wrote:
你才錯的離譜,扭力高...(恕刪)

但以目前GGR的市占,很有可能就是統一成GGR電池的規格

JamesWK wrote:
用在通勤兼買菜,每...(恕刪)


看不懂抱怨ggr有多划不來人家又沒拿刀槍逼你下單, 有充電機車供選擇資費絕對符合省錢經濟效益又不考慮, 這心態挺奇特的

還有現行機車誰還在燃料稅二年一繳? 敢情是拿幾年前的規費收法話今日? 行照取消特定年間更換後早就是每年一繳燃料稅

以現行政府對油機車開始採取敵視態度, 加上老機車年度受檢排氣制度讓設有排氣檢驗車行的疑似灰色操作, 每年至少要多準備一筆被車行敲才能確保過關, 夯不啷噹加一加對比, 有在考慮明年或後年改採電動機車[白牌以上]


個人一年通勤約二千公里出頭, 十九年四行程化油機車, 用年度養車會固定產生的費用來看, 油錢每年大約近二千元, 燃料稅四百五, 換機油齒輪油等二次合計約快五百, 強制險約近一千元, 老車每年固定會壞點不同小部件影響發動或行進要多準備個三百, 一年就近四千元


以上這都還在其次, 最大條的可能支出就是"每年"驗排氣, 不驗會被罰, 要驗首輪通常不過機率高很多就算騎久一點再去驗, 有良心機車行從最小的開始換空濾即便用不到二千公里, 其次要嘛叫你清清化油器光這條就快七八百, 沒良心的恐怕就更大條,

神奇的是清完再驗一定穩過就為那只貼紙,想得小人一點, 誰知道這些設有排氣檢驗設備的有無作弊? 都他們說了算, 想拿到排氣合格貼紙可不是免費驗完就有, 起碼要在該車行花銷留下買過關錢才可以, 日後每年都來這一套或者變熟客後隔年免錢驗過拿貼紙, 再下一年要是貢獻度不夠又以清化油等之名玩一次, 養個四行車老車每年得多準備個千元形同樂捐, 這些多出來的錢還不如花在自己的里程上, 所以有在想要是明年或後年再搞一次這種名堂就要考慮斷尾處份掉就算化油機車算好騎
closer0616 wrote:
你才錯的離譜,扭力...
但是GO這種封閉又偏高價格的車種完全不看好
期待未來政府強力制定統一規格電池方便租賃
才是正途
(恕刪)


2年前的不看好

現在
台灣
GGR市佔率(近月)已經接近7%

已經把一些 GO酸民 打臉的哇哇叫


GO 還只用 GGR1 GGR2 2個車種而已

留下這篇文章
希望
二年後, 再洗一下你的臉.
closer0616 wrote:
ZEROS賣不好跟老美都開車關係比較大

美國哪麼大機車是能騎多遠啦

台灣的環境對於電動車才會有需求


同文章哈雷機車二天產量是 ZERO S 一年產量

何況哈雷是 ZERO 二倍價格以上

ZERO S 在外無處可充電也無處換電才是問題吧

它也無能力到處做充電站或換電站

現在可在外充電的特斯拉 Model 3 已經預定 30 萬輛,

美國的環境對於電動車就沒有需求?

所有商品熱賣都有其成功原因

GOGORO 熱賣難道就不是?

硬要把它說的一無是處?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