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尾燈,不用多說吧
旅行車其實我喜歡空間,但是太座說很醜


這個顏色車頭很有精神


當初也看過V40,但是空間太小


19吋呀,現在胎皮普遍加上,養車成本上升,但行車穩定度是加分的

R版鋁圈果然比較有殺氣,很喜歡之前C30的蜘蛛圈說

中空面板不是那麼活潑,但質感是一定的

這個自發光儀表版很有科技感,國產車有些也有類似裝置,但還是喜歡這個味道

盲點偵測,有時剛上國道,才容易注意到來車
當然,行駛於平面道路,也是很好的轉彎提醒安全
機車族可是比我們暴露在危險

防炫與感應,基本配備
700D+旅遊鏡,車友見諒

這排檔桿當初於雙B看到時,的確吸睛

能依跟車距離控制,小弟車上有裝了MOBILEEYE的,但是只有運算距離,要介入煞車作動,才有價值
這已不罕見,目前日系進口車上也看得到,

但就CP值來說,volvo的確是比較好

這和玻璃共生的偵測主動剎車系統,玻璃有損傷時的確是一筆開銷

這環繞音場,質感免不了需要成本

定速,這好處不言可喻

不管是語音辨識或是藍牙系統,莫小看往右按鍵的小動作,
因為自己曾經因為幫女兒轉巧虎曲目,下一秒差點撞上巷口的車子,
快撥鍵不是只有帥氣,有他的安全性考量在,更何況當時只是在平面道路

原以為是高音喇叭外音響件,原來是發出聲音警示距離過近,
此為業務員轉述,若有錯誤請指正

安全帶警示,有時候老婆在後座沒有繫安全帶,並不會特別注意到

換檔,熱寫是需要的,因為不是四驅的車子,如果高速變換車道降個檔,的確可以穩定車身
打滑過,但循跡防滑畢竟有極限

免鑰匙啟動已經是濫觴

皮質,終歸是滑面舒適的感受

銘牌不多說,但要多照料才會保持光澤

有意思,倒車時可倒下後座頭枕

從中控台操作,終歸是個安全配備,畢竟新聞中曾有壓傷自己的家人

頭枕角度形狀支持頭部,科技,仍有一定的用處

音響介面,老實說很吸引我
但目前的車載上網系統,好像效果不是非常好,畢竟還不是那麼普遍,穩定性也需要提升

但有操作功能,總是開了先端

自己摩托車上也有仿此效果的轉速表,車用的更是血脈噴張

不同選單功能,真的是愈來愈豐富

要渦輪增壓,要節能模式,現在的車子,超級多工

最近才一個沒繫安全帶被摔出車外的孕婦新聞,
後座其實仍是非常需要,國人的安全觀念...

行李箱的支撐板,這可非常實用

這個平整度,超羨慕的說

連後車廂也有出風口,非七人座卻有此設計,也許花店很適合

B柱出風口,冷空氣是往下的,這才合乎流動

後座一倒,就是微型貨卡

行李箱照明,夜間就是實用

12V,3C充電,緊急照明,加個轉接頭就沒問題

隔版可固定位置,多樣的使用模式,適合不同尺寸物品擺放

隔版立起亦有掛勾,巧思不斷

固定扣,我的掀背車就沒這個,羨慕說

底下還有一層空間,真的是多層次呈現

後方的兩個固定做拿起來也很紮實,volvo做甚麼東西都確實

這個讓人魂牽夢縈的北歐造藝

依舊十分迷人的曲線,女性的設計師,可遠勝前些時候讓東方人誤解的造型元素
同樣的基礎,卻設計得太成功了

休息室,這是我負擔得起的部分嗎
結語:
和初升進口車業務的許小姐相談甚歡,問及保養,volvo和福斯其實相去不遠
但目前福斯可大難當頭,在此不多做評論,但兩造的保養工單可都不簡單
一萬公里保養,單價高些尚可接受,
只是福斯前些時候的小車數萬工單,與volvo的二手價,的確讓人卻步
目前的車輛具備怠速熄火的也不再少數,
而本車在25度以上不作動,這也是保持冷氣運轉的保護機制,適合台灣的炎熱天候吧
但電瓶本身的需求就更高,不知是否也是深循環電池
另談及渦輪運轉的保護,
我們想得到的,工程師一定也考慮到了,小弟的解讀是,
因引擎已有一定的運轉效率,因此即使渦輪因熄火而暫時啟閉,但因工作溫度未降
因此可迅速從引擎啟動中銜接渦輪作用,不曉得這樣是否正確
小弟有友人買公司車可抵稅,身為領薪階級,
這個北歐夢,可能還是等頭期款先備齊,才有機會實現
暫時先買個模型過過癮吧
註:在中投公路回程有大腳油門,一旁的業務自己也開福斯
所以並未見緊張,但變換車道的穩定與渦輪的貼背,的確是不輸小弟的柴油
不過自己的掀背馬力並不高,高轉速的部分,汽油渦輪還是強項
換檔撥片並不慣用,但若真高速操駕,相信加分不少
感謝南投廠與提供試駕機會的0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