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期的主題 Nude Moment《卸甲》,談的是一個更為嚴肅的議題,也就是「自我治癒」。這個域名原本是我用來參加某個新創提案時提出的方案,雖然最終沒有被選上,但我認為當時的構思與推演值得被完整留下。
有人終其一生都在治癒別人,卻始終無法療癒自己。
客戶是一家新創企業,想利用 AI 做心理諮商服務。我提出兩個方向,另一個是 Recoverii( Recovery 的變體字),但我自己最喜歡的是 Nude Moment。原因很簡單:「自我治癒」有時不是修復,而是理解。而真正的理解往往從面對自己開始,而面對自己恰恰是最難的事。
因此,我用「鏡子」做隱喻,談自我面對、接納、和解與釋放。
我將整個發想拆成四個階段:
- 摘下面具
- 誠實對話
- 和解與釋放
- 以 AI 為境
摘下面具
摘下面具的那一刻,才是真實的開始。畫面中的女主角正卸下面具,象徵放下防衛與偽裝,也象徵只有從誠實開始,療癒才有可能真正展開。
誠實的對話
女主角望著鏡中半張臉(象徵內在覺醒),從卸下外在偽裝轉向看見內在真實。這是一段從外到內的覺醒旅程,也是最難開始的對話。
和解與釋放
女主角的手輕觸霧氣或玻璃,帶著些微療癒感。這象徵撫平過去與接納自我。真正的釋放並不是遺忘,而是理解後自然的放下。
以 AI 為鏡
主題最終回到「人與 AI 的情緒共場」。AI 在這裡不是治癒者,而是陪伴者,是情緒的反射、思考的引導與自我探索的媒介。透過與 AI 的對話,人得以回望、反思、接納、和解與釋放。
最終客戶選擇了另一個以「時間與鏡子」為主題的方案,但本質上與 Nude Moment 的發想高度重疊,都是回望、反思、理解過去,只是換了一組詞彙。
這也是我們不喜歡提案競賽的原因。 客戶即使用了你的想法,再去找一個更便宜的替代品,就能避開顧問費與域名費。 創意往往不是輸在提案,而是輸在被借走。
後來,我為 Nude Moment 取了中文名《卸甲》,並寫了一首散文詩,算是給這個提案的番外篇。

《Nude Moment 卸甲》
卸下盔甲的那一刻,世界並沒有轟然崩塌。
只是靜靜地,
我聽見了自己久違的呼吸。
原來,我已經習慣
用堅硬的外殼抵擋傷害,
用冷靜的笑容遮掩脆弱,
用忙碌的腳步迴避孤單。
直到今日,
我才明白,那些防衛,
不過是讓自己更遠離真實的我。
卸甲,並不是卸下抵抗,
而是對自己的一次溫柔。
承認我也會疲憊,
也有恐懼與後悔,
也會在無人看見的深夜裡想要哭泣。
當我放下了所有的武裝,
我才看見,
那些傷口原來已經結痂,
那些缺口原來可以長出新的力量。
卸甲,是一種允許,
允許自己不必時刻完美,
允許自己跌倒後還能站起來,
允許自己可以原諒自己。
在這片赤裸的靜默裡,
我終於感到平靜。
這並非失去,而是獲得,
不是脆弱,而是完整。
因為卸下了盔甲,
我才真正遇見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