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朋友在討論 Amazon 退出大陸市場的議題,又驗證了我們之前談的理論。
通路在重要,但只能排第三。
在解釋之前,我們先討論一個問題,請問飛機、高鐵、台鐵,哪種交通工具比較快?
心裡有答案嗎?
在不知道起點,和終點之前,應該不會有答案吧。
例如我要從高雄到屏東,哪種交通工具比較快?
1. 由那裡出發
2. 要到哪裡
3. 選擇適合的交通工具
說到這裡,您應該知道小弟要說的是什麼。
選擇通路之前先決定你要賣什麼,要賣到那裡,再來決定通路。
之前常看到有人問,我想要網拍,能賣什麼?
不是應該先決定您要賣什麼?要賣給誰?再決定怎麼賣嗎?
同樣的,之前政府推東南亞、東北亞、北美的跨境電商,一些同業也想嘗試,但是一個問題就是,要賣什麼東西過去?如果你在台灣賣的是 3C 產品,你選擇上架到日本地區的購物網站販售嗎?
或是您會透過 Amazon 將 iPhone 賣到美國嗎?
這樣的跨境電商對您的意義是什麼?看得到吃不到。
所以小弟認為,跨境電商的優順序應該是
1. 確認目標市場需求
2. 確認自己如何去滿足這些市場需求
3. 選擇適當通路
所以不是人家做網拍,你就要做網拍;人家上淘寶,你就上淘寶:人家上 Amazon 你就上 Amazon。
就像我們公司的資訊服務,也是會接一些國外的案子。但是商用軟體部分,上淘寶或是 Amazon 要賣個誰?倒不如顧好台灣市場,頂多就是對岸南方城市的台商客戶。目前大概只有我們官網購物寄到港澳和大陸南方城市免運費吧。把平台廣告費省下來直接回饋給那些打廣告也沒有用市場。
Ricado wrote:
所以小弟認為,跨境電商的優順序應該是
1. 確認目標市場需求
2. 確認自己如何去滿足這些市場需求
3. 選擇適當通路
R大
我今天也在跟供應商討論:我們賣的好的產品,同行簡簡單單就抄了,然後馬上便宜賣搶生意,根本就是一根攪屎棍~
應該是所有的生意都是如此,有賺頭的東西很容易變紅海,花無百日好
大家都為同一個問題煩惱,如果可以河水不犯井水,不是很好嗎?不過不可能,我自己創業初期也當過價格破壞者
我想來想去,真的是沒什麼解
獨門的商品做不了,大眾的商品做不贏
好像永遠只能搶一波快錢,在被抄襲之前趕快找到下一個標的
我是跟我自己說,在同一個領域裡面繼續耕耘,蹲久了就是你的
可是,感覺也不是,現在一堆生意是靠行銷,短時間一次就賺飽別人一整年的錢
天道酬勤
pyang3 wrote:
現在一堆生意是靠行銷,短時間一次就賺飽別人一整年的錢
是阿,不只行銷,連5星評價都可以買。只要付錢,就會有一堆人給你好評。
這也是一門生意,目前倒是沒有看到賣負評的,可能因為負評可以申訴,好評沒得檢舉吧。
但是,不是每一波的行銷都是有效的。
我是覺得,短、中、長期的行銷搭配很重要啦,這樣才能長久。
我常舉例,紅包袋、原子筆、馬克杯這三種行銷品。
過年紅包袋,可以撒的很快,瞬間曝光,但是也瞬間就沒了。這個就像買關鍵字廣告一樣,瞬間流量很可觀,但瞬間就沒了,除非繼續燒錢。
原子筆雖然沒什麼創意,但是滲透率高,可以撐個一兩個月,這種廣告就像 DM、雜誌廣告,雖然速度沒那麼快,但是傳播時間可以久一點。
馬克杯,只要客戶願意用,放在桌上,廣告效果很長久,但是不易量撒。這種就像品牌營造一樣,長久的經營。
P大現在幾乎都是在燒廣告費,有燒有保庇,沒燒就靠自己。這個我都自創一種叫做治水理論。如果您有 100 包水泥,讓您把一個破洞堵起來,如果您一次丟一包下去,可能 100 包丟完了,水還在流。但是如果一次丟下 100 包,那洞可能就補起來了。
所以先決定要用哪一種,如果要賺快錢,那就是一次到位的。
100萬的生意,毛利 30%,賺 30 萬。
1000萬的生意,毛利10%,賺 100 萬。
本生物已配置全天候戰鬥系統~
手機不通、Skype 離線時,請託夢,或留言!
1000萬的生意,毛利10%,賺 100 萬。
認同...那請問R大如果考慮存貨週轉率的問題呢?
假設總值1000萬的存貨需要半年甚至更久來消化請問值得做嗎?
Ricado wrote:
是阿,不只行銷,連5...(恕刪)
Apple0929 wrote:
.那請問R大如果考慮存貨週轉率的問題呢?
抱歉,沒有說清楚,因為是延續前面的內容,所以就沒有說的那麼嚴謹。
100萬的生意,毛利 30%,賺 30 萬。
1000萬的生意,毛利10%,賺 100 萬。
指的是同一個週期、或是同一波銷售活動。
例如,
您精打細算的計算毛利,決定進多少貨、進貨成本、周轉率...
當您快上軌道的時候,有人看到了,決定大量進貨壓低成本、壓低毛利,再大幅拉高行銷費用、搭配低價促銷,他的毛利率比你低,但是賺的錢卻是你的好幾倍,甚至搞得你也不用玩了。
所以,我常說,早市場一步叫做先知,早市場三步叫做先烈。
每個人手上的子彈不同,玩法也不同。
國軍單兵準則,看不到不打,打不到不打...這些話對美國大兵來說,誰理你啊,每個都開啟全自動模式卯起來掃射!
P大是有實力可以玩大的,所以才會那樣建議。
本生物已配置全天候戰鬥系統~
手機不通、Skype 離線時,請託夢,或留言!
Apple0929 wrote:
因為高單價的產品相對資本額就高
相對的囤貨風險就大,即使大咖的也有所顧忌。
例如,我們公司今年過年做了一批 USB 充電的多功能的研磨耳掛咖啡杯當贈品。大約半年前的零售價約2000多,訪價時網購的零售價約 1800,我們客制的進貨成本約900(不包括客製雷雕),當我們開始送贈品的時候,生活市集的零售價竟然 600 多。害我都想到底還要不要送,整個價值都變 low 了。
但是,如果是一台成本 5000 甚至 10000 的東西,即使是生活市集,在玩這種毀滅性的遊戲之前,可能就會多考慮。
當然,如果當初廠商子彈夠多,在生活市集出手前,自己一次下大單,搶占市場,生活市集的價格優勢不見了,他還會想玩嗎?
當然,這種遊戲我們也玩過,甚至玩得更狠。我們直接免費供應!
我們公司有很多免費軟體,其中彩虹電子郵件伺服器算是很特殊的。當時我們只有核心,是我們自己用 C++ 一行一行 coding 出來的,所以整個 mail server 的核心才 76KB,但是要下指令設定。當時我們對使用 C++ 寫 UI 並不熟悉,所以和國外工程師交換,我出核心他出 UI,為期三個版本,4.0 後各自發展。後來因為模式不錯,開發 Web mail 的時候想說偷懶,就用同樣的模式找了另一家合作。結果好玩的是,兩次都被檢舉。說我們盜用他們的軟體。第一間是個人,比較簡單,談一下就好了。Web Mail 的部分因為沒談好,認知有差異,他們不願意合作關係公開,我們則不在意,但是有心人去掃網頁的原始碼發現是他們的,就向他們檢舉。檢舉人是國內的公司。
我們先查詢 demo 站的瀏覽紀錄,再對應 IP,確認是某一家軟體公司在那個期間有上到我們的網站試用。加上第一家合作夥伴也提供了檢舉人的相關資訊,更加確認是他們。當時年輕氣盛,反正我們公司軟體那麼多,沒差這一套,於是就玩了一個毀滅性的遊戲,直接推全功能的免費版。大家都不要賺。

本生物已配置全天候戰鬥系統~
手機不通、Skype 離線時,請託夢,或留言!
Ricado wrote:
當時年輕氣盛,反正我們公司軟體那麼多,沒差這一套,於是就玩了一個毀滅性的遊戲,直接推全功能的免費版。大家都不要賺
這招我常常想要用
其實我們很多商品,和同行的供應商都是同樣的
他能買,我也能買
有時候跟同行拚煩了,或是看他賣太多賺太爽眼紅,我也做過:買進一大堆回來,用成本賣,把這個產品給砸了
可是很少成功,我覺得這就是在拍賣平台賣的問題:有些商品消費者要買全平台最便宜的那個,有些商品消費者要買貴貴的但是有打廣告的那一個。加上商品有權重,賣的最便宜的未必能有露出或是排在搜尋結果前面
所以我原本以為用成本價去賣會導致對方賣不動,但結果也沒有發生,因為我成本賣買不了廣告,客人完全沒有看到我的產品



天道酬勤
pyang3 wrote:
有時候跟同行拚煩了,或是看他賣太多賺太爽眼紅,我也做過:買進一大堆回來,用成本賣,把這個產品給砸了
最討厭你這種人!



這種作法對大家都沒好處,如果是生命週期短的產品,還可以這樣,賺一波就跑,賺不到就把它砸了。
如果是生命週期長的產品,而且需要售後服務的,絕對不要這樣做。
P大的商品其實都滿有質感的,不需要這樣殺,可以把價格拉起來,把利潤拿來做行銷、做廣告。
給您一個建議,把標準訂價訂出來,寧願免費,也不要殺價,先把品牌打出來。
你如果去看看那些低價白牌的 3C 產品,明明是公版,但是有的『牌子』就是比別人貴,簡單的說,就是他的 logo 帶來安全感、信賴感。
不識字的三歲小朋友,很少不認識麥當勞的 logo。
一個人到美國,英文再怎麼爛,肚子餓了,看到麥當勞,也會毫無疑慮的走進去。
這個就是安全感。
本生物已配置全天候戰鬥系統~
手機不通、Skype 離線時,請託夢,或留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