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聲國際的IT知名人士李開復先生,去年罹患癌症后,回到台灣接受治療,一年之後現在病愈,最近在接受遠見雜誌採訪時,他有下面一段話:
問:難道台灣的年輕創業家,都應該搬到國外去?
李開復答:其實,有一批台灣人在大陸創業,有的都做得很不錯,我覺得台灣政府應該花點時間,把這批人找出來,幫助他們,現在我們說把台灣年輕人送出去創業,「送」這個字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有動力去的,早就去了,那他們可能在外頭遇到很多挑戰,那是不是應該幫助他呢?讓他們可以把台灣連結建立起來,也許研發可以在台灣做,也許可以僱用台灣人才。我覺得未必每一分錢要花在台灣才是對的。
問:因為薪資停滯,不少台灣的年輕人都很「悶」,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有什麼出路嗎?
答:台灣年輕人最需要的是國際觀。因為種種理由,台灣年輕人越來越「internally focused」(關注內部的事),世界上發生什麼事情,很多英文的內容,全球趨勢都有點脫節。如果繼續脫節、惡化,一個不能跟世界接軌的小市場,工作必然是低薪,要怪罪任何人或任何機構都是不完整的,台灣政府有責任,或許有一些吧,但不能都怪政府,台灣老闆比較苛刻不願意給錢,不願意培訓,或許有些案例吧,也不能說全是他們的錯,你要說台灣年輕人不夠有企圖心,也許是吧,但是與其說誰的錯,不如想想如何脫離這個狀況。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大陸的投資成績如何。據李開復透露,創新工場已經投資了比較火熱的暴走漫畫、有妖氣、糗事百科、二次元、SNG48以及《十萬個冷笑話》電影版的工作室等90后內容。李開復表示在大陸已經投資了3個台灣人創業的項目,但李開復始終避談創業公司名稱。
不過曾有大陸人寫過一篇《創業者的十誡:十個不選擇創新工場的理由》一文指出,創新工廠有投資成功率低、投資項目太多、沒創新性等十大問題。其中提到,縱觀其所有投資項目,基本上都是完成了A輪融資后就沒有後繼資金投資了。一旦說起創新工場旗下的某個項目,基本上都把它和李開復個人劃上等號了,背後的創始人基本上沒有多少人能記得是誰。
大家怎麼看李開復,他給台灣的建議可行嗎?
中國大陸創新公司企業很多,各行各業有極大的舞台可以發揮,加上金主多資金充沛外,
金主們積極找各種領域可以投資的項目,加上中國政府的各種戰略計畫叵扶植...等,種種
的條件匯聚,造成的創新創業風氣.
若真要說台灣年青人不夠國際觀,我想不盡公平.政府和企業負有極大的責任.
但話說回來,即便真是如此,那一直等或是一直怪政府和企業也是沒有用的,無法改變什麼.
毋需太悲觀,積極的看清事實,掌握利用當下所有可用的資源,客觀審視自己的優勢和弱點.
擺脫以往的舊思維和眼光,用全新的角度和假設各種的組合和可能性.這就有可能開創不同的路
piwu0531 wrote:
大陸年輕人錢更少 ...(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