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fon wrote:<D...(恕刪) 版主說的都很好!~但相對的 會做事的政府得得罪太多選民是無法選上的 看看台灣現況就知了人民無知被政客和媒体洗腦。某些大學生自以為民主先驅 殊不知都被政客利用國家稅收不均 人民繳稅過少 都是國家無法進步的動力之一但說到底其實問題最大的來源是立法院阿~把這個處理好 台灣不強也難另外版主所說的稀品網創辦人 不曉得是不是也是我認識的一位朋友為保護當事人就不說名字和外號了不知他老家是不是在台中 另外他還有出過書 還有成立工作室後來 跑去英國留學回台後就做了幾家電子商務有關的工作 然後幾年前就跑去大陸成立公司
真的, 台灣政府一直都在懲罰跟惡搞創業者, 光是白痴到極點的二代健保, 竟然會去搞到外包工作者以及小公司, 我們想外包給美術或編劇好一點的價錢, 想多找些外包, 其實都不行, 為什麼? 因為私人的勞務津貼要扣 10% 的費用....1成耶, 因為二代健保的關係( 這真的太難理解也太白爛了, 只想罵人) , 明明想讓人拿到1萬最後光稅就只拿到9千, 這是在整人還是在懲罰誰 ?這個還不只, 因為其實發包公司要扣掉12%, 然後我們辛苦的創辦人要為了拿回這2%還得跑很多很多的行政流程, 這不是搞創業者跟私人SOHO工作者是什麼? 創業公司人少一定需要外包合作, 但每發包一人或一個工作項, 稅金的部份跟流程就可以搞死人, 最有戰力的創辦人就一堆的時間跟精力要耗在這完全沒有產值還很煩心累人的事情上面了, 然後補助要申請永遠都不是需要的這些小公司能申請到全世界最難拿到新創資金的國家裡我想台灣應該快要算上一個了, 而台灣還是號稱是以中小企業為重要的經濟體系說真的要不是因為對台灣有愛, 大家也都很希望能在自己的家鄉能做出什麼, 也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心力, 再加上生長還有認識的人們都在台灣, 而台灣真的也很棒很好(除了政府爛加上黑心企業當道之外) , 老早就出去投奔敵營了近二三年這幾年光認識的熟人就去中國不知道幾個了, 每個去的人都是講幾乎一樣的話 "如果還能有選擇, 真的是想留在台灣, 台灣真的很好" , 說真的, 即使中國出的薪資價碼水平, 給我們這還敢不要臉的自認還算人材的專業人士2~3倍甚至以上的薪資, 只要台灣還有機會, 還有舞台, 2倍又怎樣? 很多價值不是用錢就能衡量的只是, 舞台呢? 如果有一天連舞台都沒有時, 我們還能夠留在台灣嗎? 留在台灣如果不能創造些什麼價值, 除了割捨不掉的親朋好友親情跟對這份土地的愛, 留著還有什麼意義?
看了樓主的文章後~~把之前看的文章PO出來~進擊的巨人~~讀後感~~~劇情簡介是~~世界上因為突然出現一群巨人以殺人類為樂趣巨人有分SIZE~小至3m.大到50m都有人類因打不過他們所以築起了高達50m的高牆~~為了防禦巨人的進擊~~人類在50m的高牆內開心著住著快樂的過了100年但是~~卻突然出現了高達50m的巨人將圍牆給打破了結果巨人就這樣大喇喇的走進圍牆內狂吃人類~~......-------------------我是分隔線------------------------這部漫畫感覺是以抬彎的社會現象來做架構的人類=抬彎人巨人=現今競爭的世界50m的圍牆=抬彎的政府在福爾摩沙島以外的世界是很競爭的但是大多數的人類卻覺得住在圍牆內就好(穩定的生活)不想出去冒險(會被巨人吃了)可是~~圍牆有一天還是會被50m的巨人給打破的到時候人類就得面對真實的世界了~~~如果不想被巨人吃了~~~那就在圍牆內把自己準備好~~然後突然出現在巨人面前~殺牠們一個片甲不留~~~
自耕農李大仁 wrote:看了樓主的文章後~~...(恕刪) 您的比喻實在太貼切了版主的文深有同感小弟也要創業了只是小弟比較孬種是先談好上下游跟業務支持(也有我才會作的特殊產品)才敢創業創業基金跟幾個很有錢的長輩討論過原本一開始願意支持的到真正要公司登記時一個一個藉口就出來了(百萬)只好找老母商量(一開始就不考慮靠家裡)感謝老母的支持!!感觸良多啊~
以下一點個人心得,還望各位不吝指教~1.台灣針對中小企業的資源其實已經遠比其他國家好太多了,便宜到不行的各地育成中心辦公室、各種適合中小企業申請的補助計畫(SBIR、SIIR、即時輔導、雲端計畫、智慧辨識、優化商業網絡、地方型的各類型補助….以及一堆錢很少但有輔導資源的計畫)…而且政府資源本來就是要比較嚴格的控管,這些控管是希望能夠在效率跟防弊間取得平衡,相信各位也不希望這些經費被少數極其”聰明”、愛鑽漏洞的台灣廠商拿光光吧…而且補助計劃書寫些市場分析、創新性、可行性、財務預估、工作規劃…等,這些都是BP基本的要素,若是連這些內容都寫不出來,或是寫的哩哩落落連計畫單位都沒辦法說服,要拿同樣的idea去說服更精明更勢利的創投或是資金方(除非是angle),我想應該更困難吧….2.跟銀行打交道倒是還沒聽說過甚麼佛心來的案例,基本上就是風險跟信用來決定額度跟利率,這應該是經營企業所面臨的事實吧…除非你有家人擁有黨證或是地方的大樁腳,有這種背景才有資格談”優惠的信用貸款吧…哈一般情況公司規模小到不行,現金流也少到可憐,然後拿著一個未被市場驗證過的創新模式或技術要跟銀行要借錢,要是你自己是金主,會借給這種公司嗎?若是要借,要借多少金額,要算多少利息,這其實是很清楚明瞭的事。3.台灣的產業環境本來就不適合新創的「微型」軟體公司,這種公司不管走到哪個環境中,成功機率都是很低的…而且政府也沒有必要或是責任讓新創的公司「一定」要成功…所以只能說開版大大的事業不適合在台灣生存,也許在中國開始運作的成功機率會比較高吧…但以目前兩岸資訊相通的程度,若公司的營運模式在台灣初期驗證可行,在大陸募資應該也不會難到哪裡去吧…目前就認識好幾家台灣公司取得大陸資金要準備去大顯身手的…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樣持續發展下去的結果會是 ........但又能如何?當這一代的青壯與優秀人材一直西進, 我们的下一代還能不跟進嗎?當未來主要的繳稅人口都在對岸繳稅, 政府去找誰收稅? 日漸增多的攤商嗎??當大家都只想當公務員時,就註定這個政府的財政在20年後必倒,而超低的生育率與快速的高齡化,會讓這天提早來.這算全民共業嗎?是不是該如同周遭朋友般,好好思考,是不是該思考如何應付20年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