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正在創業中從事程式開發業覺得創業需要的1.驗證方法:創業的感覺就好像摸黑走路一樣,不知道自己走的下一步是否有危險,希望有個標的物可以確認下一步的安全與否所以不論是市場假設還是內部處理問題,產品開發都會面臨到一個問題你的問題到底是不是真正問題?如果花了一兩個月去解決所謂的不是問題的問題就是繞了很大的遠路甚至導致失敗自以為是消費者的痛點其實消費者根本不在乎加上消費者可能連自己的痛點都不知道,必須產品擺在他面前他才發現他的痛點到底是什麼,問卷給的成效就相當有限大多數的時間都在思考假設驗證再假設再驗證這種無限循環,跟學術界不一樣的是,沒什麼容錯率,走錯一步,前面都白費對團隊也是重傷害2.夥伴(co-founder):這真的很重要,一個好的夥伴可以跟你互補,甚至有一種說法是沒有找到co-founder就等同於還沒準備創業,創業很孤獨,每天無時無刻都再思考如何把一天的白紙寫滿,堆積如山的問題要篩選出急迫性且確定的問題來解決還要想到如何維持團隊和諧還有效率,不能仗都還沒打自己內部就走光光了,重點是身邊如果沒有一樣是創業圈的朋友根本沒人懂你到底再忙再煩惱什麼,沒有同溫層,團隊用錢請來的拿錢辦事沒錢難說話,co-founder沒能力或是跟你不共鳴更慘,整個團隊亂糟糟的很難有共識以上大概是創業至今最讓我感受到最困難也是最無力的地方金錢人脈在現今環境中有很多資源可以拿到,像是台大創創中心等一些加速器團隊給的資源跟人脈就很夠,只差在你臉皮夠不夠厚而已有人說運氣很重要創業圈說你做好100%的準備,商模建構完美,團隊完美配合無縫,產品打到消費者痛點,但是成功率就是65%,剩下的那個35%就是多扶老爺爺老太太過馬路運氣的確佔很重要的一還但實際上創業失敗大多都是沒做好某個環節而不是缺乏運氣把失敗歸咎於運氣的創業家,只能說給他創一百次還是會失敗一百次我們永遠都在思考哪個地方出現錯誤並思考如何改進,永遠都在找書來看,永遠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套一句我很喜歡的一個創業前輩的說法:創業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