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租:
(2)電費:
(3)水費:
(4)瓦斯費:
(5)人事成本(都自己做也要算):
(6)雜費(一些雜七雜八的小東西如文具等等):
(7)耗材費用(打包餐具):
把一切費用都列出來,你就可以知道你每個月基本一定要賺到多少錢才可以維持這些基本支出開銷(還沒包含食材成本喔)。
二、再來就是產品定價問題,你所在的商圈有沒有跟你賣相類似的產品,有的話可做為參考,尤其是跟你賣同性質產品生意很好的店,更是重要參考指標,如果你要賣的東西在你商圈沒有同性質的,那就要深入了解你所在的商圈是屬於哪種,高消費、中消費、低消費,也就是客人最大可接受的價位在哪裡。
三、價位設定其實是有技巧的,尤其很多餐廳又不需要公布財報,有賺錢比毛利率更重要,所以可以設定幾種,一種是利潤不高但銷售量大(用來吸引客人上門的種類不能多一兩樣即可),一種是利潤高但銷售量不大(用來騙盤子的或是屬於產品附加價值高的產品吃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等等),其他產品設定成本大概佔售價的三到五成即可。
假定第一大項(1)到(7)總共是10萬塊,如果你全年無休也就是你每天基本要有3333元的營業額(食材成本沒含在內)。
也是整體餐廳的成本,
但絕對不可能每一項商品都這樣抓,
因為你要考慮市場價格。
別人一碗魯肉飯賣30,成本10
你材料等級、口味沒比人好,你最多也就賣30,
但你10元買得到材料嗎?
搞不好你15元還買不到人家相同的材料。
要做帶路雞(樓上所稱犧牲打)的產品,你必須要在採購上具有優勢,
不然很難做出物美價廉的商品。
不然你就想辦法做得好吃,那價格拉高,成本比自然就低了。
控制成本比在1/3以內,在創業初期的意義不大,
因為一開始創業採購普遍沒優勢,而物不美價不廉,你也沒消費者。
我個人覺得創業初期,成本比都會抓比較高,因為你要搶市,
一段時間後,慢慢取得採購的優勢,加上菜單工程的分析,逐步更換菜色
成本比就會逐漸降下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