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創業、創新 我在台北與成都(分享)

這不是幹鞋哥嗎
linfon wrote:
一個演藝圈老大哥拿了上億拍了些youtube變魔術,只有他被創投補助、是的、只有他,而且他還得自己開一家創投公司才能...(恕刪)
勇於創業者, 小弟致上最高的敬意.

我想十年後, 兩岸會趨於一致.

形勢比人強.

hello

kirineye wrote:
心有戚戚焉的也回復了...(恕刪)

看到你的回覆~真的眼眶都紅了
台灣對創業一點都不友善
加上政府的打壓
事實上 已經是難上加難了
看完樓主(用詞都被影響了)的文章以及樓下kirineye大大的回覆,真的眼淚快掉...

以下是我FB上的文章

體會很深...上海的競爭相信朋友們都清楚,在寸土寸金的長江口現在大規模的吸引人才,而已經不再是過去我們聽過的"中國很黑暗""招商只是騙人的名目""有錢人才玩得起"....我收到的通知是所有費用全免的高新設計孵化基地,也只要在中國註冊公司即可....我想不想賺錢?中國市場大不大?台灣經濟環境?....我在金融風暴前進去大陸,殘酷的經歷沿海供應鏈3年內大洗牌,在所有人的嘆氣聲尚未完結之前,中國已經有所作為了,暫且忘記政治等等黑金等等靠關係等等....這樣充滿挑戰與機會的地方為什麼不去?

補充:反觀國內的育成中心....因為太窮,所以又要向廠商收錢....讓我寫一個慘字....

------------------------

先簡單說一下我的背景:

學生時期就滿懷中國夢,當兵時利用時間念珠寶學,退伍第三天就去廣州跟哥哥開了珠寶公司,後因為公司規模太小,自己跑去東莞,待過電阻工廠、連續模沖壓工廠、汽車旅館(以上時值2007~2009)2010回廣州和哥哥及一台灣友人合組貿易公司與珠寶公司重組,2012因結婚生子便打算結束中國生意回台,家庭安頓後2012年底創業。

不否認家裡環境不差,但也不很有,父親贊助的車子是大發不是寶馬,目前在土城租屋,創業資金是台北市青創貸款(只拿到30萬)及個人變賣家當湊的50萬,哥哥贊助約20萬的押貨資本開始。目前公司在台灣藝術大學育成中心,業務內容為珠寶設計及3D列印相關應用。

------------------------

本來想打一整篇創業至今的心得,但惰性起來就簡短表達吧!!

創業貸款、SBIR、CITD等等一類的資金來源感覺都是消化預算用,能拿到的都是請代筆或大公司有專人負責,真正需要資金的創業者們只有搓手SORRY SORRY,文創相關園區感覺只是包裝漂亮的展銷中心,院校育成中心窮到被鬼抓(或只是拿來申請預算),創投者的嘴臉更是....也難怪國外KICKSTARTER,國內嘖嘖等集資平台冒出頭(但我個人覺得KICKSTARTER上的案件幾乎也都是完成體,根本就都量產,只是生產成本不想自己押又或是利用集資平台做廣告)....

現在進駐台藝大的育成中心,真心需要辦公室的不超過一隻手指頭,其他根本閒置,那虛擬進駐就好啦~讓其他需要辦公的中小企業進不來....育成中心又很窮,許多經費還要從廠商獲得的補助提成補足...

補充一下:ZOO MALL我感觸超深,因為我從小就住在木柵,剛偷騎摩托車時還躲進以前動物園的美食舊大樓。ZOO MALL剛開始營運時,氣氛超棒!雖然短短一條卻有極不同的氣氛,陽光與蟲鳴鳥叫搭配著咖啡香,許多外籍教授很愛來....1年之後變成美食街+撈金魚+流動攤販,2年後就只剩下簡餐跟牛排店了....隔壁的遊樂園當初建造時我還一心想著是電影院,結果遊樂園就算了,還不好好經營管理(可能也是因為賺不到錢)...最後被動物園收回去展覽閒置,我也曾有一些活化的計畫,並且主動與後來接手的動物園接洽,但是得到的都是目前無規劃....感覺就像市府把爛攤子丟給動物園,園方也無力去經營...白白浪費一個交通方便的好地方!!! 若像樓主所說規劃成孵化器,可以在文教區的文山聚集多少文創能量啊!!!!還可以增加平日動物園周邊的人氣....真是很可惜。

Hamber wrote:
看完樓主(用詞都被影...(恕刪)


感到很無力,只能留言鼓勵大家,大家加油

去年魏導要籌拍kano時也曾因一時資金軋不過而向我暫時借款500,試想,連一個票房過億的大導都面臨過這樣的問題,何況是一般的文創工作者

這是台灣短時間內都不會改變的問題,也是許多想創業的中小企業者將一再面對的task,只能祝福大家,咬緊牙撑到成功的那天吧!

迷你胖虎 wrote:
看了這例子,分享一下...(恕刪)


說真的!!大陸缺的一直都不是錢 大陸缺的是人! 只要你有人可以執行 只要你有人可以創新 在大陸後面的錢都不是問題! 反觀台灣一直脫離不了古板的想法, 誰不想躺著鑽錢?誰不知道15~20年前多好鑽?! 可是這些都是過時的時候了...它們只是害怕自己跟不上時代 所以保守想建一個圍牆守住自己的財富...沒想到雞蛋也有縫 過幾年後他們面對的競爭是對面的12億人口!!
創業真的很辛苦
肯寫這麼多來分享更讚...
唉~台灣政府真的要加油,

別國的政府都是會支持有濳力的年輕公司,

但台灣的政府真的很特別,

只幫助已經成功的公司,

它都成功了還需要你幫助嗎?

要不然就是小企業申請補助要100給50,

那請問一下就是需要100才申請100的你給50跟不補助有什麼差,

政府跟銀行不一樣,

要幫助年輕的公司去打拼去分擔他的風險,

它成功了自然經濟也就好了,

失業率也會自動降低,

而且有拼勁的人會更勇敢去拼不怕失敗,

而不是天天都口號,

都只是說說,

難怪大家去澳洲。

個人是二次創業,目前是額外做一些本業相關的文創產業(動畫、APP與教學資料)
也許自己比較幸運,有申請到政府的補助(超過三成)
也順利完成產品的研發
不過自己還是燒了上千萬元在裡面
跟銀行借錢都是抵押貸款
所以自己能拿出來的錢都拿出來了
還在額外創業第二年
仍舊靠本行在撐
很能體諒創業者的辛勞

創業者(即使像我這樣二次創業)
對於會計、財務、研發、行銷等等
真的需要有經驗的人協助
不然真的是走很多冤枉路
白白浪費不少資金

而外包的廠商形形色色
客氣的任勞任怨完成接案
夠狠的高手,一開始接案客客氣氣,身段柔軟到不行
等到簽約了,怪這怪那的,反正都是我的錯!
一副大不了不做了
直指我的合約沒有寫清楚
只能硬著頭皮陪笑臉付錢解決
產品快推出
然後直嚷嚷我沒本錢經營
一副要把產品買斷自己經營

最後也只好尋找務實的員工慢慢做程式碼的承接
怪自己笨嘛!
也算啦!
只是當初的一股熱誠,一年多來被澆熄了不少就是了!

產品慢慢上市了,還在試水溫,秘書小姐擔心公司沒有前景就推托離開,真的很讓人心寒!
還好本業的員工願意情義相挺
而好的經銷商更是老闆領軍全面支援,人情冷暖真是差異很大!

做人難,做生意也難
人很難面面俱到,疏失不少,但總算有看到一線曙光
雖然初期還沒有賺什麼錢
但還是要讓自己保持樂觀往下努力

有機會在台灣創業的朋友
無論如何都要將財務控管到極致
很確定資金足夠(無論大小生意)可以撐上兩年再跳下來
千萬不要相信台灣的環境會支援你

不過台灣的優勢是長久來的教育文化與嚴峻的工作環境帶給創業者無限的想像
有機會有資金
還是很建議試試看

希望大家多提提自己的經驗
大家一起努力!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