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嘗試寫下啦~
12年, 前老闆問我有什麼好做的?
在原本抱持著台灣傳產怎走出去的疑惑與緣際會下,
我說: 那我們做自己品牌產品走出去吧~
我提出的案子, 不會賠錢...賺多少我不知道~
老闆一句話, <好呀>...(當下全球景氣還未確定復甦)
## 於是開啟了我在公司內部的品牌產品走出海外的路~
13年, 我開使規劃產品 :
調整結構/外觀設計/樣品製作試驗/規格書定義/規劃拍片/網站規劃
規劃產品攝影/品牌LOGO規劃/內包材箱麥/產品送lab做測試/
準備香港參展...等~
## 不用懷疑, 就是要做這麼多~
14年, 產品正式上市, 海外陸續得獎,
此時我也找了大陸一位助理, 台灣一位助理~
期間除了展覽也聯繫國外媒體報導產品,
插曲 : 老外VP告知北美地區他要操作(抓頭~)
經過前面這些努力, 海外買家終於陸續聯繫,
到了17年底, 還好已經銷售了XXXXX套產品~~
當初所有花費也都回本與獲利~
## 我預估投入2-3年要1200W, 3年多開始回本~
## 玩一個產品走出去, 我預估要3-500萬起跳~
## 我堅持走產品要走海外市場, 我只做TO B的生意~
因為我沒有多餘的人手做直售~
## 14-15年, 我已開始想...是要規劃新一代產品...
好延續產品品牌強度與市場~ 而且要在同類目下才能使用同樣的客戶通路~
15年末, 開始遇到大陸的Copycat...靠北~





15-18年間計有10多款外觀不同,但結構原理一樣的山寨版產品~
很多朋友說要告呀??? 但我不這麼做~~
## 美國訴訟80-150W USD(發生地), 大陸50W RMB(生產地),
由於部門小, 花一年處理Copycat, 倒不如拿來行銷~
雖然真的OOXX...心裡想這些人會下地獄,
但久了也就習慣...這就是市場...我沒有狼性...只好做人~
16年, 新一代產品結構與試驗差不多完成...
## 我就申請CITD的補助...嘿嘿...補了90萬台幣~
## 也參與貿協相關推廣, 到澳洲演講...等
17-18年, 新一代產品獲得多項國際獎項~
目前已生產, 日本與香港客戶也下單~
小結 :
一路下來, 太多鳥事...也太多故事~~
有些人說, 那是因為在公司內部創業~~
實際上, 我只有財會有原公司同事處理~
其他都要自己來~~~累
## 不過但我驗證了, 傳產又走出去是可行的~
台灣設計是可行的~~
當然感謝我老闆的信任...
故事太多太多...黑暗面也太多太多...要做的事也太多太多~~
希望要創業的朋友...能多加油~~
以上已經MARK了很多我過程中的重點~~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互相交流~~
我不是顧問,目前仍在操作產品出口~~
沒時間拉~先出發去工廠解決問題啦~~
史大客~2018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