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讓我來送微軟一個Surface pro X的散熱專利吧!

1.本人用Surface PRO 3 I7 版,什麼都好,但是產熱
和功降散熱、不可兼得。

2.今免費獻上散熱妙計,讓未來高性能和加強散熱設計、輕便,易裝卸均能兼得。
(更可利用變壓器提供之USB電源,或擴充座之USB)

3.實測下,果真是散熱妙方,重量增加數十克,關鍵就在照片細節中。

說明:採一USB塑膠散熱器風扇,選取機器最熱部分,且不會遮蔽影響複合擴充座之位置
使用公母魔鬼沾,裁切,兩方貼上,如此USB可快拆裝,裝置便可完成
(因有接駁間隙,風散氣流熱引導特佳),


讓我來送微軟一個Surface pro X的散熱專利吧!
讓我來送微軟一個Surface pro X的散熱專利吧!
讓我來送微軟一個Surface pro X的散熱專利吧!
讓我來送微軟一個Surface pro X的散熱專利吧!
2015-06-15 21:53 發佈
不用時 可以快速分解 收納
又方便攜帶,最重要是 夠輕,散熱達到高效果


superbigpig wrote:
1.本人用Surface...(恕刪)
superbigpig wrote:不用時 可以快速分解 收納 又方便攜帶,...(恕刪)

貼魔鬼氈不份會因為熱而易脫落嗎?請問風扇怎麽接線?
我本是想用3D列印設計有個哈哈!但沒時間設計

superbigpig wrote:
說明:採一USB塑膠散熱器風扇,選取機器最熱部分,且不會遮蔽影響複合擴充座之位置
使用公母魔鬼沾,裁切,兩方貼上,如此USB可快拆裝,裝置便可完成
(因有接駁間隙,風散氣流熱引導特佳),


以台灣專利法

本申請案僅將風扇以魔鬼沾黏和在電腦裝置(筆電)

屬於組合發明

在風扇和電腦裝置利用一具有吸附功能貼片(魔鬼沾),僅是拼湊多個先前技術,並未產生新功效

認定此發明為簡單拼湊,不具進步性。


申請專利不通過,謝謝。

九九乘法,不用二背到9x9=81,才算會背吧
以微軟內的人才,我們點2*1=2,它們就會開枝散葉,
更加強化及科技化了吧?

不過笨到六千多塊的擴充座,卻沒加風扇,說有人才也要打個問號?
要算風扇合理重量,我是用USB的輕風扇,
剪裁合宜不會掉,汽車內這麼燙都沒問題了,

再加上機器內部原有得風扇,內外夾攻,軟體
測Cpu溫度都在40~62度C,且降溫快,外部㣲溫
最重要是如此CPU可長期全速效率
我要是有微軟的資源,我會設法把筆電高熱,
設法結合發電儲存,提升續航力及提供外部USB風扇的電力。
有兩台 WIN8 平板, 一台無風扇的 Z3735F, 一台有風扇的 i7, 操起來都是蠻燙...
早就想了各種 DIY 的點子, 不過因為都是當筆電用, 沒在拿來拿去. 所以就放一台小USB風扇在吹就好而沒動手.


但不久前在淘寶上亂逛時發現.... 幾乎一樣的點子對岸已經有人拿 DIY 的作品出來賣:

( 圖出自賣家 FOX DIY之家, 按網路禮儀應該要給原圖出處, 但論壇版規好像又會把這類連結當廣告文 )

我想的也是風扇+吸盤.
不過我會用筆電側面出風的風扇, 可以更薄, 而且扇葉沒有外露的危險.
魔鬼氈好處是簡單方便, 缺貼是貼一塊東西美觀差一點. 吸盤則滑面才可用.

PS.
其實我想這類點子很基本, 大家都會想到差不多的.
等我有錢有閒買台 3D PRINTER 的話, 也給它開模賣好了


superbigpig wrote:
我要是有微軟的資源,我會設法把筆電高熱,
設法結合發電儲存,提升續航力及提供外部USB風扇的電力。...(恕刪)


筆電廢熱發電... 用意很好, 好像也有不少人研究.
但理論上...
熱力學定律指明, 發電的要件是高低溫差, 而不是單純的"熱".

散熱系統的本意就是... 盡快把熱排出.
一個比喻就像現在下暴雨, 水庫要洩洪, 自然就是盡可能把所有閘門都全開以求最大流量.
但這時你又要求要發電, 把發電機塞到水路中, 結果就是排洪效率降低, 違反一開始的本意.
( 換個說法是, 散熱效率好溫差會降低, 但溫差低則發電效率低. 散熱跟發電效率某程度上是魚與熊掌...)

高能的 CPU 動輒幾十瓦, 若能回收個一兩成已非常好用, 但事實上這類裝置通常有各種困難而不切實際.


學問,科技的目的是要謀求可能性,進而克服,這才是正向,
管你啥熱力學,這古老的事後諸葛亮學,和限制發展且被你誤用的舉例

現在的國外未公開的光熱材料進展,因爲商業化和時機
利益問題,未公開的技術,你又知道多少?

superbigpig wrote:
管你啥熱力學,這古老的事後諸葛亮學,和限制發展且被你誤用的舉例...(恕刪)


奇怪的論點.

科技再進步再突破, 也不可能打破物理定律.
例如若熱力學定律已告訴你不可能靠單純的熱源來發電(熱力學第二定律 VS 第二類永動機), 那你便不需再浪費時間.

熱力學可以很清楚的為你寫下這類發電機的最高效率上限.
這是事前就該做好功課的"指導原則", 而不是事後諸葛.

實作上, 做 Engineering 的通常就是在做各種 Trade off, 效能, 成本... 等等.
如我上面已提到, 廢熱發電已搞了很久很久, 我相信很多大公司 GOOGLE, IBM...一定都有投入過. ( 微軟喜歡搞軟的就不確定 )
你說能不能做? 當然可以.
理論, 原型, 大家都會.
但事實就是 Trade off 之下, 目前沒有實用的產品推出.
>>學問,科技的目的是要謀求可能性,進而克服,這才是正向,
>>管你啥熱力學,這古老的事後諸葛亮學,和限制發展且被你誤用的舉例

這什麼鬼邏輯
科學是研究可能性並追求創新跟極限沒錯
但熱力學就是現實的物理極限
它是一切科學的基石之一好嗎

把熱力學當限制發展
請問你是炎亞綸地質系畢業的?
動動嘴觀察一下就發現新現象準備得諾貝爾獎

如果科學家都這樣做科技研究
到現在全世界都還在拿木棍圍毆打仗
連個屁科技都生不出來

研究是要靠經驗跟實驗
但一個人只想靠自己井底之蛙的經驗
不重視別人已經得證的現實理論
就一輩子玩堆沙搞笑吧

>>現在的國外未公開的光熱材料進展,因爲商業化和時機
>>利益問題,未公開的技術,你又知道多少?

利益專利問題
當然不會跟你說秘密
就像台積電會賺錢就是因為有專利參數又調得好
但他們做得好是靠對現實的了解跟無術實驗得到的參數調整
這點有基本科學常識的人就能想到

不是做夢般無視專業、埋頭胡搞用亂猜的
如果不學無術只靠熱誠跟自信就能開發出高科技
精神病院早就成全球最高科技院所了
裡面每個病人都超有自信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