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oszhang wrote:微軟的東西學蘋果都焊死黏死過保若壞掉大概只能扔了 可以不用扔, 不過過保維修費大概是萬把塊, 很貴因為是整台換新.微軟學蘋果黏死有點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首先保固不長, 產品品質穩定又遠比不上蘋果.而且續航力差, 這表示電池衰退快, 也就是機器很快就不具行動力.要掛行動電源也不方便. 最慘的是維修又很貴.坦白說surface pro 這種 2 in 1 的設計有它的優點, 對很多族群的吸引力凌駕傳統筆電.但以上缺點卻讓人卻步.我不了解為什麼不出一款計算能力弱一點但續航好一點的機種.
Stallings wrote:螢幕大,處理器強,續航力本來就不會太好 螢幕大處理器不一定要強吧?現在的電腦運算比二十年前快不知道幾十倍, 可是當年的螢幕也沒小到哪.螢幕大比較耗電, 但也可以拉低解析省電.此外螢幕大體積也比較大, 可以塞更多電池延長續航力.所以我覺得是廠商為了利潤不願做這種產品罷了.
cuteyu wrote:螢幕大處理器不一定要強吧?現在的電腦運算比二十年前快不知道幾十倍, 可是當年的螢幕也沒小到哪.螢幕大比較耗電, 但也可以拉低解析省電.此外螢幕大體積也比較大, 可以塞更多電池延長續航力.所以我覺得是廠商為了利潤不願做這種產品罷了 為了省電挑一個很弱的處理器,雖然螢幕大,不見得會受歡迎拉低解析度,這能看嗎?手機、平板的像素密度是越衝越高畫質確實是更好,無論是文字、圖像、影片體驗過就回不去了塞更多電池代表更厚更重你提的這些都跟趨勢相反啊!
Stallings wrote:為了省電挑一個很弱的處理器,雖然螢幕大,不見得會受歡迎 七八年前的筆電拿來做文書處理效能都已經足夠了, 當前的CPU效能, 以文書來說只是強迫銷售罷了.解析度高視覺效果一定比較好, 但絕大多數情境也不需要那麼高解析.電池多比較重, 也要看多重多少得到多少續航力. 以LG gram來說72Wh電池重232g.Surface 40hw上下, 換成72wh 大概多100g, 但是續航力增至12hr.這個增重消費者未必不能接受. 就像手機也有為了高續航採用大電池的機種.我是覺得產品設計就是個取捨, 尤其這種整個用膠水黏在一起的不可拆的產品.重點是產品設計定位是甚麼, 潛在客群有哪些, 有甚麼需求要滿足.做得多不如做得巧, 不是單純的拚規格.
Stallings wrote:為了省電挑一個很弱...(恕刪) 一半一半。目前13吋以下的筆電,其實主要配備還是主打1366x768。你放4K螢幕在15吋內的螢幕,老實說效果有限,沒錯,畫質更漂亮細膩,但是相對應的軟體工具圖標也變得縮小,還必須另外調整config設定將他放大成方便使用的大小。其實真的程序員或是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大家都會另外接一兩個(或更多)外接螢幕,外接螢幕才真的影響最大。不然輕便型的筆電,要我每天盯著那螢幕(就算有4k)工作,我也無法持續多久。
lops wrote:一半一半。目前13...(恕刪) 我三年多前還在用 13.3" 1366*768 (118 ppi) 筆電時我也認為這樣夠了,並對更高的像素密度嗤之以鼻但當我買了 Surface 3 後,我就再也不想打開我原本那台筆電看一下以下幾款 Surface:Pro 612.3" 2736*1824 (267 ppi)Book 213.5" 3000 2000 (267 ppi)Laptop 213.5" 2256*1504 (201 ppi)如果將放大率分別各設定為 2.0 2.0 1.5則等效的解析度和像素密度變成:1368*912 (134 ppi)1500*1000 (134 ppi)1504*1002 (134 ppi)當成筆電來用 (即眼睛與螢幕距離約 40 cm 左右)這樣的數據是適合長時間使用的微軟並沒有一味的衝規格他的設計是有規劃的我買 Surface 3 是真的天天都整天使用閱讀、寫作,當筆電用,沒外接螢幕10.7" 1920*1280 (214 ppi)放大率 1.5,等效數據為1280*853 (143 p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