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Surface Book / SB 專用討論頁

gouki201 wrote:
Arm跟X86不太能...(恕刪)


你的這種情形,只要把SB螢幕反折過來變成類平板就可以了。
其實那些優點缺點並不是很重要,
重點是售價49K起跳...
另外+獨顯還能有12小時續航讓人有點懷疑
frog prince wrote:
你的這種情形,只要...(恕刪)


跳過了在講的一定要不要帶鍵盤的問題是, 體積與重量的差永遠存在,
既然可以分開, 就不就也許可以不需要帶? 但始終需要帶,

KittyGeneration wrote:
其實那些優點缺點並...(恕刪)


獨顯版本還要更貴了, 八成上六萬,
所以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希望它能更完美,
筆電模式也許完美, 但平板模式個人覺得可以更好但微軟沒想到或不想弄.

另外每家筆電的使用時間都是號稱而已,
要弄到最暗+什麼也不做+省電電源計畫下自己測的極限,
一般使用大概只會剩下6~8小時就是了.
其實大家的想法應該都是「如果拆下來的那塊螢幕是Surface Pro 4的13吋版本那該有多好」
只是很可惜的是微軟並未推出13吋版本的Surface Pro 4
但我相信明年應該就會推出了

不過我已經等不及了
考慮到我平常的需求
我已經決定今年要先買Suface Pro 4了
明年如果推出更大尺寸的Suface Pro 4或5,那也沒辦法了



這樣SFP4就沒有存在價值了~
frog prince wrote:
其實大家的想法應該...(恕刪)


就是明明可以更好, 但又選擇了不要更好, 或者沒想到.
只要放棄獨顯, 某種角度下SP4更好, 因為可以挑的缺點少得多.

ron55663 wrote:
這樣SFP4就沒有...(恕刪)


兩條線合一, 12/14各出一台是更好的解吧, 兩種獨顯鍵盤額外買,
再保證下一代的SB可以延續用同鍵盤的話更好. 鍵盤當顯示卡賣
我倒是很慶幸MS沒有把SB的螢幕模組做得跟SP4一樣,這樣只會讓SB更大更重又難看。

在Laptop模式下要是電源線、擴充設備等等都是揷在螢幕那一塊上,光用想像的就很難過。

另一個要考慮的是配重,當螢幕模組越大越重,鍵盤模組跟連結兩者的轉向機構就要跟著加碼,不然就會變成一台很可笑的Laptop,SB螢幕模組電池容量看起來偏小我覺得也是考慮過後的取捨。

一直堆疊規格跟功能用嘴巴講都很簡單,要把東西做好就是另一回事了。
XerXes wrote:
我倒是很慶幸MS沒有...(恕刪)


你說的沒錯
所以開版的樓主不要一直把SB當做是平板啊
人家SB是筆電啊!

總之,如果開版的樓主只是想要那塊13.1的大平板
那就要看明年微軟會不會推出更大尺寸的Surface Pro 了

frog prince wrote:
你說的沒錯所以我才...(恕刪)


同意~

Surface Book ←→ Macbook Pro

針對3D繪圖跟遊戲需求等高效能使用者,而且還附加了「平板功能」,
可以有平板的使用方式,但主要還是筆電,
可分離螢幕算是配件之一。

※可以注意到微軟在用字上的區別:
 在Surface Book的規格上,尺寸重量是分成了"Laptop"(筆電:螢幕+底座)跟"Clipboard"(剪貼板:螢幕)。

但在Surface Pro 4的話,介紹是用"Laptop" and "tablet"(←真正意義下的全功能平板電腦)


Surface Pro 4 ←→ Macbook Air (New Macbook) / Chromebook

延續先前幾代的優良平板電腦傳統,在效能和攜帶性做出了良好平衡。
客群應該是大部分的商務人士和學生。

如果不需要獨顯,甚至平板使用時間遠比筆電多,那就是入手Surface Pro系列。


Surface 3 ←→ ipad / Android平板

以攜帶性跟相較低廉價格為賣點,所以在客層又和前二者不同。
但是能在一個10吋設備上運行完整Windows界面,對一般使用者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
以筆電來看SB的重量,並沒有多大吸引力,對於常趴趴走的商務人士
出門仍是不小負擔.而其他的功能效能,市售筆電多半也可達到.

至於拆解下來當平板,我想買的下手的人,不缺再買台平板的錢.
這麼一來這功能似乎顯得有點雞肋.出門洽公,旅途中滑滑手機,
聽聽音樂止渴也就夠了.大多數搭乘高鐵/捷運的旅客也確實如此.

感覺這台是MS用來宣示他有做出高水準筆電的技術能力,確實是一鳴驚人.
不過考慮到它的價格高貴與附加平板的實用性不太大.我會選擇SP4.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