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pilot》FSD初探49-華為:特斯拉的數據飽和了,對系統能力沒有提升

以下轉貼並整理記者和華為智能駕駛總裁蘇箐的訪談,沒看過華為自駕系統的話可以先看看影片,基本上和現階段的FSD表現無異,影片上週四才釋出,真可說是橫空出世!

當然,數據飽和是華為總裁的看法,個人對Tesla在視覺這條路上追求極致還是樂觀的,畢竟自動駕駛並非對或錯的二分法,歡迎看法較不偏頗的業內人士來分享更多細節




2021年上海車展前夕,搭載華為自駕系統ADS(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的北汽Arcfox Alpha S實測影片發佈,ADS在交通複雜的市區表現宛如一個老司機,華為的橫空出世引起了所有人的關注

【NCA、ICA+、ICA三種模式】
●NCA是全自動的,有點像Robotaxi的體驗,2021年底量產時會開放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城市全市所有道路,每三個月會開放一批新的城市
●ICA+則在二線到四線城市,車輛會學習交通環境和架構,體驗稍微差一些,因為數據不夠全面
●ICA為一般LV2的ACC+LKA
●高快速公路不需要地圖,全國可以達到一樣的體驗

【高精地圖】
NCA模式車內有預製的高精地圖,ICA+沒有高精度地圖,但是車會根據車隊開過的環境自動學習地圖
●ICA+是基於NCA和ICA中間的一個地帶,開過的次數越多,他的體驗就會越接近NCA
●整個地圖系統叫Roadcode,裡面有Roadcode HD和Roadcode RT兩部分
HD是傳統的高精度地圖,由專門的地圖製作團隊製作,是離線的,RT是車子的自學習地圖

【感測器】
●我覺得特斯拉的數據有大問題,數據本身是用演算法催生的,僅僅靠簡單的幾個視覺蒐集的數據,沒有高精定位的時候,「維度」是非常低的華為ADS的數據維度比它高好幾個數量級,數據維度代表信息豐富度和差異化程度,非常重要,要我猜,特斯拉的數據飽和了,對系統能力沒有提升
●視覺的特點是,距離越遠時,測量誤差越大,距離縮短時,測量精度會迅速提高,甚至可以比光達更高
雷達(毫米波)擅於速度,視覺擅於動向,光達擅於位置
●感測器沒有Redundancy,這種說法是胡扯,絕大多數難以處理的案例,加上80倍的感測器也處理不了,關鍵不是感測系統,而是規劃控制(PNC)

【自駕系統】
標準版是400TOPS的計算能力,豪華版是800TOPS (FSD是144TOPS)
●舉個例子,一開始所有Robotaxi車外有一大坨感測器,坦白講我們很羨慕,那樣演算法會簡單非常多,但被車廠堅決制止,所以你看到現在的ADS車長得和普通車一樣
●量產車在車輛側後方的光達覆蓋有盲區,要靠視覺去補

【自駕部門】
●極狐是深度合作的第一輛車,開發了3年
●團隊2000多人,演算法1200人,分為感知、預測、規劃控制三大團隊,剩下1000人做硬體
●業界從理論和技術成熟度來說,預測和規劃控制兩個問題才是真正的難題

【MPI】(行駛幾公里無介入)
●今天你已經看到我們的車已經是L4了,但是我明確告訴你,我不敢讓駕駛員離開那個車,你做到1000公里哪怕1000萬公里接管一次,在MPI做到極其大之前,不要談什麼L4,都是Demo
●MPI跟統計方法有關係,跟選什麼樣的路段在什麼時間去跑有關係,坦白講沒什麼意義,在所有時間段內做歷史累計才是真實的MPI
任何MPI在自動駕駛團隊裡面都是核心機密,我不能告訴你一個具體的數字,它也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很大的表,在所謂加州的統計方法裡面,我在上海確實可以做到1000

【車廠分工】
●華為搞定整車的計算機化,包括自動駕駛、座艙,還有後端雲端
●合作是一系列車型,包括北汽、長安、廣汽
明年還會有大量的車上市

【結語】
●大家現在總是喜歡講脫手、脫眼、脫腳,我知道作為融資也好、噱頭也好是很好的,但是說實話,我自己做自動駕駛這麼多年,我其實很不喜歡這個說法。我覺得更需要解決的不是在某一個特定的商業區或者是特定的Building搞一個Demo,這個不是我要幹的事情,我要解決的是解決你每天上下班通勤的問題
●Robotaxi是一個最難的問題,從技術上講,因為它需要掃掉所有的Corner Case,所以我為什麼說他是一個結果,你在所有事都完美之前,一定有一個漫長的不完美的過程,你需要接管,所有以Robotaxi為商業目標的公司,都得完蛋,而最後達到Robotaxi的,是做乘用車的人,那個市場一定是我的,但不是現在

《Autopilot》FSD初探49-華為:特斯拉的數據飽和了,對系統能力沒有提升

延伸閱讀:
FSD初探48-早鳥版版本更新歷程
FSD初探47-Waymo如何被三角錐卡了10分鐘
FSD初探46-V8.2取消速限/早鳥版達2000人 (2021/03)
FSD初探45-讓FSD和Waymo開到同一目的地
FSD初探44-AP和FSD在同一彎道的差異
FSD初探43-洛杉磯市區挑戰 (14分0介入)
FSD初探42-柏克萊市區壓力測試
FSD初探41-逆向滑板車/行人穿越馬路
-
FSD初探40-洛杉磯到矽谷 (5小時550公里1充電0介入)
FSD初探39-夜間社區山路挑戰 (FSD駕駛行為更積極)
FSD初探38-雪地試駕
FSD初探37-單線產業道路/穿過狹窄縫隙
FSD初探36-得來速挑戰/認得出松鼠
FSD初探35-車輛外框顏色定義
FSD初探34-二度挑戰九曲花街/150度急彎
FSD初探33-像人一樣插隊違規右轉 (FSD強悍的細膩程度)★★
FSD初探32-單線會車避讓/認得出鳥★★
FSD初探31-聖誕燈飾造成辨識混亂/停車場挑戰2
-
FSD初探30-「麋鹿測試」成功!
FSD初探29-「緩行確認車流、等待橫向車流」訊息 (2020.44.15)
FSD初探28-路口轉彎碰上三角錐/鐵門辨識變化
FSD初探27-開關窗細節/認得出狗
FSD初探26-坡頂辨識跳動/圓環辨識2
FSD初探25-遮住鏡頭還能在路口轉彎嗎?★★
FSD初探24-2020.44的儀錶燈號/AP選單/軟體版本
FSD初探23-辨識人群/路口盲區左轉和辨識
FSD初探22-蜿蜒山路+吃線+濃霧+辨識失誤 (15分0介入)
FSD初探21-鐵路平交道/跨越槽化線
-
FSD初探20-2020.44大版本更新/介面再度調整
FSD初探19-單線山路+會車/複雜路口左轉偏移
FSD初探18-舊金山Presidio區挑戰 (19分1介入3失誤)★★
FSD初探17-停車場辨識/FSD能看多遠3/儀錶燈號
FSD初探16-單線山路+夜間+無介入+髮夾彎攻克★★
FSD初探15-路底迴轉/各種障礙物閃避測試
FSD初探14-繞過暫停車輛/插隊左轉XD/狹路收後照鏡
FSD初探13-舊金山Gough街繞繞 (14分1介入)/FSD能看多遠2★★
FSD初探12-舊金山灣區繞繞 (34分鐘2次介入)
FSD初探11-橫向車道預判/FSD用圖資?★★
-
FSD初探10-舊金山市區 (3次介入)/坡頂偏移
FSD初探9-舊金山市區+夜間+全程無介入★★
FSD初探8-郊區+逆光+全程無介入
FSD初探7-停車場挑戰/減速過減速丘
FSD初探6-繞過作業車輛/跨線閃行人/落葉覆蓋路面
FSD初探5-閃避路上掉落物/部分顯示慢0.4秒
FSD初探4-FSD能看多遠/介面更新
FSD初探3-圓環辨識:市區/郊外/夜間
FSD初探2-雙線左轉/鳥瞰視野/專用道應對★★
FSD初探1-依序進圓環/從容閃橫向車/跨線閃腳踏車★★
-
FSD早鳥版釋出/介面及實測影片搶先看 (2020/10/21)
《TESLA知識家 #10》分享總整理 (持續更新)

來源: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626996381745298
https://fb.me/TeslaHere|TESLA知識家
2021-04-18 14:21 發佈
小人物櫻木 wrote:
以下轉貼並整理記者和(恕刪)

真有夠厲害。
感謝分享 !
很讚的資訊!
華為這套在人多,外賣員多的地方,會轉方向盤,小角度避讓是最讓我眼睛一亮的!
不過最大的敗筆是找了北汽的極狐!
小人物櫻木 wrote:
【高精地圖】

【感測器】


這裡簡單說一下,每家廠商都有根據自身的優勢來規劃自己的自動駕駛方案
華為為何這樣說,是因為當初華為自認自己是5G的領導者(後面怎樣推論請自己體會,不方便由我這裡多說)

但是否華為講的就有道理,大家可以自行體會。

我個人不認為工程上面有所謂"一定要OOXX才可能達成自動駕駛"....會這樣想的,絕對是眼界不夠的工程師

PS: 沒有嗆誰的意思(包括我個人也很敬重的曲博),但做很久的工程師一定知道,講說非要OOXX才能達成什麼目的的說法,被打臉的機率很大....尤其這領域還在快速發展之中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