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是誰把特斯拉的生產基地趕出台灣?

是誰把特斯拉的生產基地趕出台灣?

今天看到的視頻
說實在在台灣的位置上面
是不太可能留得住這種大公司

畢竟服務、行銷、運輸等等
台灣出口的關稅協定就已經先輸人了

我只是想問...那裕隆呢???
裕隆在幹嘛???
納智捷呢? 電車呢???
2021-02-17 22:40 發佈
現在特斯拉股價漲成這樣,隨便一個頻道都在講特斯拉。

生產基地從來都不是以台灣為主,台灣只生產零組件,組裝都還是在美國。而且重要零組件也不在台灣。電池和電控軟體才是關鍵。特斯拉股票的價值也不全部在"造車"上,自駕軟硬體才是撐高股價的關鍵。

補助裕隆也不能說有錯,要弄電動車你不補助當時最有希望的難道去補助台塑?
錯的是錢發下去後有沒有監督執行的結果,弄了M7 EV當時看起來還滿有希望,不過也就停在那邊等其他人都追上來了。
特斯拉主打的是賣碳跟科技

只要是冰冷的金屬造成的東西,不管多強大,其價值一定有限

最終還是得看那些無法衡量成價值的『科技』

當然如果大多人認同此科技,自然水漲船高

如果今天是特斯拉唱獨角戲,相信故事也不同
kobe13794823 wrote:
特斯拉主打的是賣碳跟(恕刪)

TESLA 雖然賣點是科技與自駕............
但是看到最新的視頻......Tesla 的沖壓造車法, 相信這一二年會顛覆傳統造車方式
一輛車的大件竟然是 前部件(整體沖壓)+中間部件(結合電池)+後廂部件(整體沖壓) 三個組成一輛車的結構
這個成本比傳統車廠低很多吧?!
jhlien wrote:
但是看到最新的視頻......Tesla 的沖壓造車法, 相信這一二年會顛覆傳統造車方式
一輛車的大件竟然是 前部件(整體沖壓)+中間部件(結合電池)+後廂部件(整體沖壓) 三個組成一輛車的結構
這個成本比傳統車廠低很多吧?!


其實這個車身三大部件,跟GOGORO的鋁合金沖壓車身有一樣的問題.
一般汽車損壞的地方換掉就可以.
特斯拉的三大部件只要受損了.就是要換掉一整個部件. 價格很可觀.
保險保好加保滿就是了.
jhlien wrote:
TESLA 雖然賣點是科技與自駕............
但是看到最新的視頻......Tesla 的沖壓造車法, 相信這一二年會顛覆傳統造車方式
一輛車的大件竟然是 前部件(整體沖壓)+中間部件(結合電池)+後廂部件(整體沖壓) 三個組成一輛車的結構
這個成本比傳統車廠低很多吧?!


是這樣說沒有錯啊,但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

只能說老闆有跳脫傳統思緒的腦袋,且現今技術亦能跟上,但最終還是要回歸『資金』這部分

沖壓成形不管技術還是市場一定比傳統車廠製造的過程來的好,但因為目前還是只能微量產,且要求傳統成形車廠忽然間更改自家設備做另一個技術,尚未得到市場的支持的資金下,自然沒人敢隨意更動,畢竟產線不是說改就改說換就換。就像近年VW集團從開發到推出電動車,其實速度也是相當快,但背後究竟燒了多少資金,值得商榷。

當然有人願意當領頭羊已經是非常讚賞的一個很重要的點,先前特斯拉也宣布調降對岸的車售價,結果導致公司獲利大幅下降,我想老闆不會不知道這件事所帶來的影響,或許他也漸漸正在改變車市的生態

未來沒人說的算,就算是賺時機錢,最終還是得回歸市場的考驗,才能知道誰能走到最後
a24976440 wrote:
是誰把特斯拉的生產基...(恕刪)

中國共產黨。
Alex821 wrote:
其實這個車身三大部件,跟GOGORO的鋁合金沖壓車身有一樣的問題.
一般汽車損壞的地方換掉就可以.
特斯拉的三大部件只要受損了.就是要換掉一整個部件. 價格很可觀.

鋁合金沖壓件大概是車子的前/後大樑和懸吊塔,其他地方還是一般鈑件啊

說的好像一般汽車撞傷大樑或懸吊塔有多簡單替換一樣...,要修就是切掉再焊接,在意的人只能換車,費用也很可觀

鋁合金沖壓件卸個螺絲直接替換,也許零件成本高一點,但你不用換車,綜合考量下來可能沒差很多,跳脫傳統思維吧

https://fb.me/TeslaHere|TESLA知識家
Alex821 wrote:
其實這個車身三大部件(恕刪)


一般車禍都只是鈑金回來而已,一但嚴重車禍,那維修的東西可多了光幾十種車體零件要切割再焊接,然後防撞鋼樑通常會影響到車身,所以常聽到修好比買新車貴

因此特斯拉的方法我是覺得比傳統更好,但新方法沒聽人修過,所以無法得知更貴或更便宜
a24976440 wrote:
今天看到的視頻
說實在在台灣的位置上面
是不太可能留得住這種大公司

畢竟服務、行銷、運輸等等
台灣出口的關稅協定就已經先輸人了

我只是想問...那裕隆呢???
裕隆在幹嘛???
納智捷呢? 電車呢???


與其說裕隆在幹嘛!

不如直接理解:
台灣從沒有任何汽車產業專家....對~~沒有任何一個人是

不管歷任部長、主委、或是嚴董、、都只是小學裡面成績稍好的人,跟專家的差距就像 裕隆 vs Tesla一樣

所以台灣汽車產業永遠(過去50年,或未來10年)只有零星的短打

至於想說發展出什麼產業....大家想一下,從國小畢業到成為專家,至少還要15年歷練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