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force wrote:幫你貼一則 Taycan...(恕刪) 沒辦法 台灣人很難想像國際等級的車廠在本國生產的狀況永遠都只有CKD 拼裝國外品牌車輛 VS 國外品牌進口車現在還有CKD 車廠主導的進口車, 為啥要提這個, 因為要跟純進口車做區別啊!這個就是CKD車廠節省成本直接跟母廠下單 配備用料當然也是CKD車廠選的一堆人還傻傻的以為這樣就等於開到日本規格的車 其實是兩碼子事情.至於台灣Telsa進口應該還是美國加州吧 會不會跟左岸中國製一樣呢?正常來說要一樣, 但我還是會聳聳肩 我們銷售量這麼少. 出問題的數量還一樣那還真是倒楣到極點了!
AndroidHTC wrote:特斯拉不算電費,不算保養,電瓶一顆也大概是70~90萬,等於打平油錢,未來新款電池理論上會更貴,雖然有人說電池以後會變便宜,但以經濟學貨幣通膨的理論來說只會漲不會跌。 電池的部分我覺得還有很多未知原本只是委外的18650後來出了2170.4680降價並不是不可能感覺馬斯克對於高價車種的專注度還低於平價車款如果用電腦零件的角度來看的確不太會降價但是技術與時俱進可能同樣的錢會買到更高容量的東西目前台灣版本的X是18650sales一直迴避整車換掉電池要多少錢而是模組化更換,哪個部分壞掉可以更換哪個部分不用全面更新當然這些都是未知誰知道老馬又會弄出個什麼東西來
a24976440 wrote:目前台灣版本的X是18650sales一直迴避整車換掉電池要多少錢而是模組化更換,哪個部分壞掉可以更換哪個部分不用全面更新當然這些都是未知誰知道老馬又會弄出個什麼東西來 老馬是軟體工程師出身的 在他心中硬體就是要持續cost-down 所以才會找台灣供應商、才會撒大錢蓋電池工廠、願意跟大陸電池廠合作、異想天開直接用壓鑄機把車身壓出來...他這招也是蠻聰明的,因為傳統車廠基本上是靠硬體再賺錢的 等於說直接跟傳統車廠對作的概念假設鴻海MIH真搞出氣候了,電動車(汽車)硬體微利化就幾乎是不可逆的了對老馬來說,賣軟體、賣服務 (包括太空旅遊)、賣能源管理 才是他的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