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分享:造車很難?除了特斯拉,值得關注的新電動車有誰?

初創電動車公司蔚來(NIO )創辦人曾說,造車的門檻約為30億美金....

近3、4年來,特斯拉(Tesla)隨著火箭升天般飛漲的股價(美股代號:TSLA)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受關注的明星公司之一。今天,特斯拉的公司價值已經超越全球主流汽車公司的總和,但特斯拉的銷量在2020年才剛剛突破50萬台/年的水位,遠遠不如傳統巨頭Ford、Toyota等公司。汽車工業作為一個百年工業,在整個20世紀,幾乎沒有什麼顛覆性的品牌突然出現,也沒有近年看到的一波波新勢力造車。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因為造車的門檻很高,加上汽車工業牽扯的產業鏈條又長、又廣,背後還有石油工業等各行各業的利益、全球和區域的經濟和環境衝擊等等因素。所以,在2010年電動車及環保議題受到廣泛關注之前,除了特斯拉和早期的菲斯克(Fisker),幾乎沒有什麼耳熟能詳的Game Changer新勢力出現。所謂的電動化,更多也是弱混、強混等混動系統,或者城市用途的短續航純電產品。各大集團有著複雜的利益糾葛,發展路線也會受到政府、投資人左右,要放棄主營業務、與石油工業對立去投資電動車,重新建設像充電站之類的基礎設施,不難想像阻力有多大。創業本是九死一生,沒有Elon Musk過硬的實力、毅力、遠見還有資源,要以電動車挑戰汽車工業,實屬天方夜譚。2015年以來,由於特斯拉的成功、政策轉向、資本市場的眼光也望向了電動車。光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就有超過300家所謂「新勢力造車」品牌成立,希望推出純電動的產品來挑戰市場。5、6年過去,這裡大概9成以上的公司都已經倒閉,退出舞台。

(全文見下)
.....
.....
.....

用聽的(Podcast)

https://ivanwondrous.firstory.io/episodes/ckjgoamnkjao90820jlgbdoc8


用讀的(Blog)
https://ivanwang.tw/tesla-and-its-upstart-competitors/
2021-01-03 15:5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電動車 特斯拉
對岸的蔚來電動車直接不裝了
政府直接資助幾十億防止破產
民營變國營
難怪外國玩不贏
台灣小國要有競爭要加油
中國製的會爆炸嗎??
晶片也很難,沒有半導體產業生產高端晶片,中共國的電動車就不好玩了。

Red Bull Racing Honda
中國一堆電動車

不要說電動車了

還一堆便宜又大碗的油車

到中國玩車

真的好玩!!!!
電動車造車當然很難,看看Nissan Leaf賣那麼久了,也沒幾個人買
電動車不是單純的車子硬體或是電池硬體,還要有綠能產業去設充電站,要有軟體去做自駕功能
所有的傳統車廠都只有單純做硬體的車殼,買別人的電池裝上去就交差了事,他們沒有把油車的產線統統關掉,下定破釜沉舟的決心,根本就做不起來的
即便是Apple這樣的大公司,也只能做自駕的軟體,偏偏不做車又沒辦法讓軟體的AI有機會學習,變成車子也不會做,軟體也搞不起來,電池綠能這塊更別提了,連像樣的idea都還沒有…
中國的電動車就算了,沒有自駕功能的殘廢車,出去也沒有電網可充,中國民眾還是身體很老實的排隊買爆特斯拉…
難道只有特斯拉做的起來嗎?特斯拉有沒有這麼牛逼?沒錯!連火箭他都能射,還能回收,一個人巴掉整個NASA,他就是這麼牛逼!除了他還有誰做的到?
RVP100F wrote:
電動車造車當然很難,中國的電動車就算了,沒有自駕功能的殘廢車,出去也沒有電網可充..(恕刪)


特斯拉很不錯阿 由其 model y 一在中國開賣就開出紅盤

但你講的中國電動車,小鵬 蔚來 都有自己的快充站 蔚來還有換電站

特斯拉目前也只是高階的 L2.5 輔助駕駛 還不算L3-L5的自駕

小鵬有 ngp 蔚來有 nop
也是不輸特斯拉的

















對岸車廠夠爭氣,特斯拉才有競爭,並且大降價讓利給中國消費者 ,形成雙贏局面

台灣有啥? 當初特斯拉是要來台灣設廠的,搞到跑去上海建超級工廠,製造雙輸 no1~

台灣只有一堆反電動車的嘴砲 還有啥?

台灣窮民眾乖乖花兩倍盤價買進口國產汽油車吧

買完車後,就乖乖加油 養中油,讓他們口袋滿滿
繳盤稅養政客 ,讓政客身家億來億去
繳保養保護費養車廠,讓車廠繼續車沒事,繼續偷配備
大家開心樂融融
加油~

忘了講,上下班 不幸要騎機車的, 狂吸交通至癌廢氣
全台pm2.5 肺癌十大死因首位
醫師 院長 再爽賺一筆 ~

台灣百姓 你被剝了幾層皮?
jasonhustock wrote:
中國一堆電動車不要說...(恕刪)


很多人活在台灣的意識型態古井,可能還不知道 中國早就成為美國以外全球最適合玩車的國家了

歐美日中 什麼品牌都有,車價又合理便宜,料件多到炸,台灣玩歐洲車的 誰不是從掏寶進料?

純電新能源車 新勢力 更是嚇人,某些腦子只有意識型態的台灣酸鯛,要多看影片阿

網路無加蓋,別活在30年前的古井了

電動車造車容易
不然中國著麼多新廠?
難在要能賺錢
現在的電池科技跟價格還太高
不賺錢的生意
哪個大廠想做?
大陆自主电车厂按叫得出品牌算的也就10家上下。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要不骗补贴,要不就是路子很邪(可能专门做某些省市的本地市场吧,但我想不出来哪些牌子这样做的)。

叫得出名字的像北上广三个国营大厂,相当一部分是靠营运车、公务采购撑着规模,但其实车不差,在大陆打过车,坐过AionS、北汽EU、荣威旅行车的就会体验到乘坐品质都是TNGA神A左右的水平(19年底时台湾的神A小黄都还没有见过TNGA世代的呢)。

民营厂的话蔚来、比亚迪、小鹏的产品相对比较高端,车就更加不差了(跟特斯拉比),我多说没用,可以看看车评甚至可以亲自去试驾体验。

我不知道为啥有些人硬要盯着在大陆都没几个人认识的骗鬼车厂说嘴,而且很可能说嘴的人自己也没法说出很雷的骗鬼车厂具体叫什么。

说在大陆电车没电网充的应该没去过大陆的城市吧,光是我家这地点(一线城市的已开发卫星城),直接用地图APP进入充电地图模式,方圆3公里内就有12个多桩位充电站,整个城市的话充电站大概是3200个,而且这是“充电站”数量,一个充电站少说也有4、5个桩位,地图上也只显示政府电网、专业充电品牌的公用充电站,还没显示车厂的私有充电站,这个数量台北+新北+台中+高雄都远不如吧。

另外蔚来变国企的判断来源是什么,好奇。
RVP100F wrote:
電動車造車當然很難,(恕刪)


您的分析只對了一半,那就是特斯拉很強,如果是絕對的強,那為什麼要降價賣車????因為在對岸的競爭對手已經出來了,對岸現在的補助政策是充電站非電動車,有實力的電動車廠都已經大力建置充電網,對岸的汽車規模每年高達二千萬輛,未來2B1A如果不投資充電網(除非與本地合作),無法取得補助,車價相對不具爭競力,保證銷售量會奇慘無比!!!!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