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看了一堆人嫌model 3內裝簡陋,沒儀表沒旋鈕,覺得是特斯拉為節省成本,根本沒技術,花那麼多錢看不到一堆按鍵幾個12寸螢幕根本不值,認為傳統車廠開始認真製造電車特斯拉就沒得玩的人,我只能說:
笨蛋!問題關鍵在軟體!
特斯拉相較於其他傳統車廠的競爭優勢,沒別的,就在他們的軟體開發的實力。多年下來,在車輛控制偵測,電池管理,UI介面,OTA跟新,以及自動駕駛 AI,目前看不到其他任何單一車廠有實力能抗衡。
常看到這裡很多網民上來發文問菜單,原因是 一旦成交買下去後悔少選了什麼配備,也只能認栽期待下部車會更好。開了兩三年Tesla的車主到現在還能期待OTA更新帶來的新功能,或是原功能加強改進,甚至性能提升常有新的感受,這正是果迷在歷經iPhone 3/4/5代一樣的過程。別說油車了,目前市面上傳統車廠出的電車也沒有這項服務。很簡單,傳統車廠造車仍然按照傳統思維的方式去做,不能怪他們,畢竟這是遵循了上百年的勝利方程式能讓他們至今屹立不搖。碰到特斯拉這不按常規的矽谷初生之犢,傻眼不知所措。開始先訕笑忽略,認為不成氣候,繼續賣汽油車發大財,後來發現有利可圖,只能有樣學樣,但是模仿的只是皮毛,而忽略了軟體才是真正精髓,快速充電站的重要性。廣設快充跟軟體技術才是特斯拉價值所在,這跟3C科技業的發展,沒啥兩樣。
特斯拉另一個優勢,就是電池包裝以及量產的掌握,這對於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很多人可能認為油車引擎對應的是電車的馬達,我認為這只對了一半,電池的配置包裝,也是電車「引擎」優劣非常關鍵的一部分。這跟手機筆電的鋰電池滿足4.2/19.2V輸出最高100W的規格完全不是一回事。
對傳統車廠如何在這方面追趕上我拭目以待很久了,到目前爲止只有搖頭嘆息。
不可否認的,特斯拉要成為一流的公司,需要改進的地方多得數不完,最讓人詬病的完裝品質,車漆公差問題,還有讓人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客服等等。車輛本質底子其實非常好,身為車主快兩年了,兩部Model3從沒有遇到妥善率不好的問題,平時只要規劃好充電,根本不需要回廠保養(沒東西需要保養)比起我之前三部汽油車,花費少,妥善率好太多了。
開電車最爽的時候,就是經過加油站看著節節上漲的加州油價的竊笑。
相信未來的歷史上會有這麼一段話: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一郎馬斯克的瘋子,為了實現自己切斷依賴重污染的石油車創立Tesla 還有移民火星太空公司SpaceX的瘋狂夢想,幾乎花光了自己從Paypal所賺得第一桶金,一度還要跟朋友借錢過活。但也因為這個一郎瘋子,人類的生存得以延續。
對了,各位可能不知道,除了做地上汽車Tesla,上太空的SpaceX, 鑽地洞的The Boring Company, 一郎馬斯克去年又起肖在舊金山創立一家叫Neuralink 的公司, 這家公司目標是把各位的腦殼打開植入他們開發的晶片,這樣你們的大腦可以直接跟AI網路連結,希望這晶片妥善率不會出大問題。不然01上腦袋秀斗上來發文問月薪22K能不能買賓士/保時捷/BMW/AUDI/Tesla的人會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