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數月)台北內湖超充壞掉
經過好一段時間沒修
非常納悶特斯拉(台灣)為什麼不維修
近日運氣碰到超充維修人員
聽口音不像台灣人
攀談了一下發現問題
原來中國 , 香港 ,台灣 這三個地方的超充維修與建置(我應該沒聽錯)
的維修人員只有
====> 7位 <====
其中有一位定在香港 , 因為香港有萬名車主
其他(也只有六位)會按照損壞程度派工
台灣沒有(超充)維修人員
這次中國特斯拉維修員工來台灣 建置新台中充電站也繞台灣一圈檢查及維修
維修人員的數量比例會不會太低了
我直接問,那壞掉怎麼辦
得到答案是,看損壞程度派工, 如果壞到都要很多車排隊 就會優先(來台)
那問題來了,今天中國壞了超過三個地方充電站,台灣也壞了
那我們勢必要大排長龍,因為還要排程,買機票,上簽呈.入境台灣也不是說飛就飛
料是不是也要先從中國進
尤其是隨著車主越多,充電站數量並沒有增多,如果壞掉任一個,排隊塞車情況在model 3 加入後排隊充電時間應該會拉成到小時以上
這次台北是只壞了一座, 到三座以上 相信不少車主就開始抱怨了, 對於觀望車主應該是致命傷
想像到時候開新車還要排小時以上才成充到電 ,應該非常解high
對方說,簡單來說,沒賺錢 = 沒人
所以為什麼充電站建置維修(台灣)很慢 終於大概可以了解
-------------------------------------------------------
更新一下
目前又壞三座
個人建議,如果沒有長期固定的日常充電地點,如在家裡或公司有充電設備,真的不建議在這個階段買特斯拉,或者說任何電動汽車。現在的公用充電網路(包括超充或目的地充),無論是密度或者建設速度,都是用來做長途旅行中補電用途,不足以負荷車主做為日常充電用途,尤其是在model 3上市車主即將激增後。
充電問題,絕對是制約目前整個電動車行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以電動車發展非常迅速的中國為例,目前已經有大量平價甚至說廉價的電動車,也已經建置了大量的充電站及完善的國家標準,但目前仍然無法見到電動車爆炸性的增長,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擁有私人車位的車主比例仍然太少,因而限制了日常充電的便利性,從而限制了普及速度。相對的,假如去社區的地下車庫逛逛,會發現安裝充電桩的比例快速增長,可以看出對於有車位條件的車主,對於電動車(或插電混動車)的接受比例是遠高於整體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