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台灣為特斯拉生產1/5關鍵零部件,但特斯拉卻沒有進入台灣的故事
特斯拉的核心部件:電機、電控、中控屏、變速箱等都是由台灣廠商供應研發
比如說17英寸大屏,面板是由宸鴻光電提供的,整個模塊由群創光電組裝
在特斯拉最早期的Roadster時代,台灣就是特斯拉的主要零部件供應地,以及生產基地
而當時美國只負責組裝
2009年,特斯拉從美國能源部獲得了4.65億美元的貸款
但條件是把所有零件生產線必須轉移到美國境內
這導致特斯拉與部分台灣供應企業合作關係終止
但特斯拉Model S的一些關鍵部件,依然由台灣廠商負責生產
比如電動機,是台灣富田開發的,但現在這個產品的生產線是在美國加州
特斯拉在2009年「離棄」台灣,除了能源部的貸款條件外
還有個原因就是台灣本地企業的研發水平
已經跟不上特斯拉的要求
包括電池以及電控系統
特斯拉在研發Model S時,也想把這些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慢慢的特斯拉開始吃掉台灣的技術人員
與此同時,台灣的供應商卻在投資擴建,準備迎接特斯拉更大的訂單
那個時候
特斯拉只有60名員工
而供應核心電動機的富田有80名員工
當時特斯拉去歐洲找電動機供應商,沒有人理會這個小工廠
而富田理了
富田給特斯拉研發並製造了第一台電動機,為特斯拉電機在效率與減重方面做出了貢獻
直到現在,富田仍是特斯拉電機的合作方
但不是所有台灣廠商都這麼幸運
現在我遇到一些當年台灣為特斯拉的研發人員
當年的打工仔
他們有的已經在中國大陸創業
很多唏噓不已
CHIU LIN wrote:
在09年時政府也想發展電動車,預計三年一百億補助!結果非常愛國的政府選擇了裕隆,放棄了tesla.
不知是否真的,若有不對請見諒^^
當然是錯的,
第一期電動車研發補助預算是四億多,給予總數14家關鍵零組件及車廠,其中裕隆佔四成左右,這沒什麼特別,因為裕隆的自主投資額最大。
第二期五億多..預算好像沒過。
100億..政府哪有這麼多錢,幫幫忙。這數字是國內電動車產業研發投資的金額,是廠商投入總值,裕隆大約佔一半。
要拿研發補助,是要有完整的研發目標及計劃,政府再依此計劃的投入金額,給予一個百分比的補助,也就是說,大部份的錢都要自己出。
Tesla如果沒有投資台灣(例如設立研發中心),當然不可能拿到補助,而且這些錢對於Tesla來說,杯水車薪,塞牙縫都不夠。
電動車,沒口袋,沒市場,沒配套,根本玩不起,Tesla到現在都還在賠錢,賠大錢,已經增資好幾次了。
台灣,最糟糕的就是媒體配愚民,尤其是有目的及針對性的媒體,會惡意的封裝資訊,以標題進行誤導,最常幹的就是...算了,反正習慣看的人不會醒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