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_eh wrote:
以目前法令的解決方案來說,只有台電能解決!!
電業法規定 只能台電買賣電能~
便利商店免費充電樁沒人要做~
若汽油車沒加油站,汽車能買嗎?
所以中油在各地設加油站!
中油有積極開發市場~
若電動車沒加電站,電動車當然很難普及!!
對台電來說是一新興應用的市場!
所以台電要設充電站及收費機制!
法令及實務問題台電要積極去申請及完善...
台電可以在各大主要幹線路邊有停車位及變電箱附近,
先在人行道設立幾個充電樁及用悠遊卡停車及付費!
普及後再往二旁停車位擴充!
之後在普及賣場 or 觀光區 or 百貨公司 之大型停車場!
開發手機APP或導航及GPS地圖結合!
告知駕駛充電樁之地圖及位置!
若之後有多款交換電池的汽車上市,
台電可選1-2種電池模組之規格設電力交換or充電收費站~
地點也優先設在幹線有停車格之變電箱旁!
再慢慢普及~
至於電動機車也是,
各大幹線有機車停車格可設充電樁,
機車停車格旁有路燈也可設悠游卡充電樁,
路燈到處有~~很容易普及!網路訊號也可走電力線!
讓台灣能少一半的機車~減少空氣污染就不是問題~
環保署應與台電,交通部及財政部整合配套措施,
台電充電樁之規劃案出來與業界達成共識!
包括鼓勵車商進口純電動車減免貨物稅及關稅!
(目前好像只有個人買純電動車可以減免貨物稅)
交通部針對純電動 三輪 or 輕型四輪 訂出合理之法令~~
目前各部門及法令很多已不符合世界趨勢...
很多車款可在歐洲or北美上路,但台灣不行~
政府法令一直落後市場...
一直沒update...停留在V1.0
別國都升級到2.0 / 3.0 /.....
我們還在原地小步前進....
1.台電不可能會介入電動車充電業。
因為已經有一家「裕隆電能」響應政府需求,老早就插旗建了一堆充電站,然後坐等電業法修正通過...
另外,台電其實是「公司」,本來就沒有立法的權利,只是目前幾乎都是官股,被掌握在經濟部下,只會聽老大一個口令才一個動作。
這是務必要搞清楚的。
而且您也把充電站/充電樁想的太美好太簡單...
這可不是從電線桿直接拉一條線,然後接上插頭跟計費器就能搞定的事情。
2.電動車不可能會有交換電池站。
原因也很簡單,後勤與成本的問題太大了。
以下直接拿Tesla model S來舉例說明。
現在Model S有下面幾種電池:60、75、80、90、100kwh。
也就是說每個交換站,都要準備以上同樣的電池數個到10數個,以便更換之用。
我們算一個規格在一個交換站有5個好了,也就是說現在一個交換站已經塞了25個電池進去。
一旦以後model S又出了110kwh、120kwh....這些電池後,交換站就又得塞進110kwh*5、120kwh*5.....這麼多的電池進去
那麼數年後,假設model S有10種(含已經不再銷售停產電池)電池
model X有3種電池規格
model 3有5種電池規格
也就是說,一個充電站需要能收納18*5=90顆鋰電池 ←這種存放倉庫的基礎設施需求,已經需要跟存放火藥的倉庫差不多了

現在請再把這個數字,乘以10000倍(假設全球預計佈署10000個交換站)。
那就是說一旦Tesla打算要開賣一台車或電池規格有新增/更動,他就得先提撥50000顆電池的費用出來。
這是很可怕的金額(Model S的電池純零售現價是破百萬台幣的。注意:這不是指8年期貨價)與後勤惡夢。
(請試想一旦多一顆120kwh電池出來,Tesla就得現貨先提撥價值數百億台幣的新電池,還要運到各交換站中並更新交換站得設備...
這種賠錢的生意,沒有一家車商會這樣做的。)
至於電動機車,gogoro那種模式。
我只能說,過幾年等電池改版,同樣size有三倍以上容量時,你就知道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