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未來Tesla電動車充電會更方便

Benpli wrote:
社區總電力容量 是當初建築電機技師 根據社區家用電及公用電再加一定比率多容量而向電力公司申請供電 .
不同的供電容量需求 全社區 支付的費用就不同 .
各住家內的用電不會扯到 汽車充電設施 那是另一電路(那用電量很高?) . 兩碼事 .
(或許你會說從你家家用電錶拉出來 . 而大容量充電的安全性及布線的被容許需思考. 從你家電錶拉線也需電力公司開表封鉛 , 電力公司也要評估你同電錶增加之用電量是否可承受 . 大多傾向否定 . 一表只出一線不會並接鎖配二條線須另配電錶.)
整社區 各戶要設電車充電設施 自當用電量 會大增 .
社區供電容量自當需向電力公司申請提高供電容量 , 全社區須分攤不同容量供電的差價 . 都願意嗎 ?

首先,請先用正確的標點符號打字,方便他人閱讀。

再來呢,一戶的電力最高配到75A或100A,社區的電力供應就要能夠承載所有用戶家裡的設備同時滿載75A或100A。如果這樣會有問題發生,那是建商的問題。

然後社區跟電力公司申請調整契約容量,調整的是公共用電,不是家用電力。按照目前個人申請都只能從家用電錶後方接線,根本跟社區公電容量無關。

而且充電時間大多訂在半夜,也不影響日常作息,更不會有要跟台電申請用電容量問題。電動車用電就跟電鍋、電熱水器、吹風機這種設備一樣,難道你的社區會因為有人同時開了電鍋跟吹風機就跳掉?絕對不可能。半夜會開的家用電器就只有冷氣,定頻冷氣開兩台有可能就超過16A了,有人會覺得鄰居家開冷氣會影響社區用電所以要禁止?如果不會,那麼為什麼要禁止電動車充電?

如果要說樓層很高,不是所有電表都在地下室,那麼台電早也提出解法,可以讓社區申請電動車專用的充電電表,只是這東西一層樓可能只能有一個,需要輪流使用,就要社區看怎麼跟住戶拆帳。
peggydoggy wrote:
首先,請先用正確的標(恕刪)


在這裡說的都不是太準確,
需要有 執照專業的輸配電工程師 實際算過整個 社區/用戶容量才算數
社區要設置充電, 就找專業電工評估, 應該會是個較好的途徑..
peggydoggy wrote:
很明顯你們大樓管委會搞不清楚狀況,按照現在的法規,不可能增設地下室私人電表,就是只能從個人家裡的電表後方拉一條電線給電動車充電用,一般家用電錶上限都是75A,大坪數可能會設定到100A。

安裝時充電樁設置業者會問車主使用習慣,如果主要是上下班使用,充電電流設置16A就夠了,家裡還有59A容量可以用,還可以設定充電起始時間是在睡覺時間,這樣就完全不干擾家庭用電。以台灣一天通勤距離不超過50公里這種狀況,16A電流充電,兩、三小時就會充飽當日用量了。

會覺得社區電力容量有問題的管委會,絕對是沒有做過功課的。會燒起來的是車子,不是充電線路,怕火燒車,可以強制電動車車主要投保對應保險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用禁止的方式。



我個人覺得要做功課的是車主,然後在區全會上跟大家報告解釋說服同意裝設充電樁。
怎麼變成是怪管委會搞不清楚狀況、沒有做過功課??

車主只丟一個他要裝充電樁的議題,管委會也不知道有沒有危險當然是先否決阿。
817萬人在繼續執迷不悟,台灣終將淪陷。
peggydoggy wrote:
很明顯你們大樓管委會搞不清楚狀況

. ???
大樓社區電力高壓配電室 及 所有住戶電錶 往往 都設在地下一樓 .
若是 地下五樓 有 25個 停車位 . 暫有10戶要裝電動車充電設施 .
那就有 10 戶的電線要從一樓 電錶設置牆拉到地下五樓 .
這10條線 的配置 如何走 . 各戶配各戶 .
先配先拉 . 剩下15戶 要配再後自加拉配線 .
地下 四樓 三樓 二樓 一樓 各拉自配線 ? 社區地下室的整潔美觀安全在不在意 ?
很可觀的拉線條數目 . 地下二樓就會是一大把要走配線經過 .
.
各社區管委會要如何管 , 能有良好的居住環境 是 各社區的認知 .
電動車住戶有意見 可在年度大會提案 . 由大會表決 .
沒有什麼搞不清楚 . 而不是由管委會五個人
(主委,副主委,監委,財委,總委或無職委)就可即判可裝置 .
最高權力單位是 "區大會" 出席住戶的表決 .
若是 全社區整體配裝 那 配線槽管線軌 設置 費用是公基金出還是各戶分攤 .
還是要大會投票表決 .
社區開大會 都有 管理顧問公司 經理 總幹事 陪同招開出席 (目前我們社區還有建商出席).
對 公寓管理法 上的適用性給予提供指導 .
.
其他 個人居住的社區 要如何 能如何 我無需執著 無權執著 .
.
我不是在寫學術論文 , 專案報告 , 年度建案預算書報告 . 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預算申請報告 .
能看就看看吧 ! 閒來沒事聊聊天 打發老人時間啦 ! 看到有選錯字就編輯一下啦 !
.
後註 :
政府在二○一九年五月於「建築技術規則」增列停車空間應依用戶用電設備裝置規則,
預留供電動車輛充電相關設備及裝置的裝設空間,並自同年七月生效。
.
剩 "公寓管理法" 需增訂 .
大樓以後要配電動車的線的確是個問題
但這應該是迴避不了
所以大家現在討論是好的

現行的問題各位大大在前面都講得很清楚了
從家裡拉,管道間是否足夠?配電安全是否可靠?
從電表拉?其實多大的電表配多粗的線都是一定的
你要換電表,要先看電線容量是否足夠
即使足夠,還有最外層去到最外部的供電線
如果全住戶全都換電表,但連到外部供電線線容量是否足夠?
所以晚拉的人就沒得用?
然後你家的線會不會橫過別的車位造成別人的困擾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所以我的想法是
對於這種集合式住宅
應該由管委會會同建商重新規劃一套所有車位的供電系統
也就是從外部重拉一套供電為每個車位設置獨立電表
並把接線統一鋪設至車位(上方)
電表可以先不安裝
一旦有需求申請電表加上充電器就可使用電動車
這樣的好處有
1. 建商規劃,對於建築結構與配置應該最好
2. 統一施作,品質統一有保障,就算有問題也找得到單一單位負責。讓住戶自己施工,每個人標準不一樣,你不會覺得隔壁做的品質讓你毛毛的嗎?
3. 每個車位都有預留線路,我的線經過你的上方你的線也經過我的上方,就跟管道一樣別人才不會多說話。

但缺點大概有:
1. 施工費用高昂,在現在沒有迫在眉睫的需求應該很多人花不下去。但轉眼幾年後很多油車就要沒了。
2. 一個車位要有一個電表,所以需要很多空間來安置這些設備。
3. 你家如果有2個車位,就會多出兩張繳費單......

這個方法,應該是目前最完善的方法了。
只不過,沒有迫在眉睫的需求,應該沒人願意這麼幹
但老話一句,各車廠都宣示,油車應該不久已了......
+1, 這地的鳥問題真多
好家在, 我有家充+三階段數位電錶計價

tacolin wrote:

tesla 不是只賣台灣,台灣的銷量僅占Tesla全球的 1~2%(2020)

不用太替Tesla擔心台灣環境不友善的問題

台灣遇到的問題,別的地方不見的有,Tesla的主戰場沒這些鳥問題就可
october2222 wrote:
所以最後重點只有公設跑線的問題?
但是Tesla家用壁掛充電座最高會達48安培, 所以可能要換大電流電表?

對,其實只有停車場上方跑線路的問題較大,還有跨樓層(B2、B3),畢竟社區電表大多在B1。要看建商有無預留管線,或者有其他管線可利用。

至於48A,那是最大值,不是一定要設定這個值不可,車子極速250km/h,你會每天隨時都用200km/h以上跑嗎?應該不會吧!充電電流是可以調整的,特斯拉官網有簡易對照表可以看,調整一個適合自己的電流量即可。

https://www.tesla.com/zh_TW/support/home-charging-installation/wall-connector
有點好奇,停車格的充電電費是否是另外算,如果是,是怎麼算。
Benpli wrote:
.電動車充電會更方便...(恕刪)

我只能說你家的’新‘大樓水平應該不高,現在我看的建案,都會強調有拉電到停車位,是吃自家電錶,這是趨勢,還沒交屋建議你先退訂,太LOW的社區了🤣
beaszero wrote:
我個人覺得要做功課的是車主,然後在區全會上跟大家報告解釋說服同意裝設充電樁。
怎麼變成是怪管委會搞不清楚狀況、沒有做過功課??

車主只丟一個他要裝充電樁的議題,管委會也不知道有沒有危險當然是先否決阿。

車主絕對會搞清楚狀況,車主搞不清楚狀況也會找外面幫忙裝設充電樁的廠商來協助。通常搞不清楚狀況的是不肯吸收新知的住戶跟管委會。

至於管委會,本來就該做功課啊!不然住戶有問題時不理他嗎?東西壞掉不理它嗎?我就在做管委會主委,我說的這些資訊,也是住戶(其實是另一位管委)找廠商來,我才漸漸了解的。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