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

特斯拉自駕系統、超級充電站是傳統車廠難以跨越的高牆嗎?

想多了不是號稱自動刹車也沒看見刹車阿,行人都飛出去了







Bazooga wrote:
可能以開車技術好的人(恕刪)
hiklop wrote:
想多了不是號稱自動刹(恕刪)


搞不好跟撞車雙雙死在後座的一樣
不知道在搞啥

市區內開自動駕駛.應該是想不開
Bazooga wrote:
可能以開車技術好的人來說, 人類駕駛或許比電腦強


你講到一個重點了!!

再過5年,到底是人類比較會開車,還是人類比較會"亂開車"

有聽過曾經有人討論說: 下一代或許根本沒得考汽車駕照,因為根本禁止人類去開(去亂)
對岸公關洗地都不會笑死,天天撞車






maxwu123 wrote:
特斯拉自駕系統、超級充電站 是傳統車廠難以跨越的高牆嗎?



確實是傳統車廠難以跨越的高牆
所以 新的玩法是 傳統車廠負責造好車 另個科技商提供新技術的支援
最新的結果 就是 下面的結果

VIDEO的重點:能在十字路口 AI 決定何時左轉、小路上 AI能自主會車、閃行人



謠言止於智者 造謠始於腦殘 其實 我只想當個「反腦殘 不反綠」 無奈腦殘多
Bazooga wrote:
可能以開車技術好的人...(恕刪)


不、
這資料並不是說自駕比人類駕駛安全,

這統計是說明,
有輔助駕駛,交通意外的發生比率比較低,

這就好像在統計、安全氣囊是不是可以降低車禍死亡率一樣的道理,

有輔助可以降低車禍,
並不等於完全自動駕駛就會比人類駕駛安全。
輔助駕駛可以處理一般狀況,但對不在程式內的臨時特殊狀況,並不一定能適當反應,
常常必須人類介入接手。

完全自動駕駛在路上遇到狀況,
常常都是all or none
— — 不是安全閃過沒事,就是危及生命的大事。
這次美國特斯拉沒有駕駛人但造成兩死的慘劇就是個例子。

這就衍生出自動駕駛的真正問題:你對AI有多少的信任?

舉例來說,飛機,
你放心的買票、上機、睡覺,
因為你信任開飛機的人,

即使你不知道他是誰,
但相信經過層層訓練、考核的機長,
能安全的載著你以時速800公里狂飆在一萬公尺的高空。
所以你睡得著。

如果說,這飛機沒有人駕駛,你敢搭嗎?
或者換個說法,
你願意賭上性命相信機器嗎?

這是AI的困境,
前兩年吵得很兇的AI 醫療這兩年沈寂不少,理由相同:
你願意賭上你的健康、生命、相信AI、相信機器醫生嗎?

講到飛機,
飛機也有自動駕駛。
它從起飛一直到降落,都能自駕,
但我們還是需要放兩個機師隨時監測、接管。

汽車的自動駕駛也該是如此。

而特斯拉,目前的發展,已經相當接近飛機自動駕駛一樣的功能:
輔助人類駕駛,減輕負擔,甚至暫時接管駕駛,
Autopilot字面翻譯就是飛機的自動駕駛不是嗎?
mimipa wrote:
不、這資料並不是說自(恕刪)

嗯......基本上大大說的也沒錯, 我也覺得現階段來說資深人類駕駛比較能讓人放心
不過以目前台灣的規定來說, 在駕訓班練一個月就能合法上路, 再考個職業駕照就可以載客
以風險來說, 我覺得搭計程車跟搭自動駕駛的車其實沒有差別太多
基本上我覺得肇事率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啦, 雖然特斯拉提供的只是L2的數據
以大大提的飛機來說, 一家3年出一次事故的航空公司跟一家10年出一次事故的航空公司
就算跟我說機師都有受過嚴格的訓練, 我還是會覺得後者相對安全一點
Bazooga wrote:
一家3年出一次事故的航空公司跟一家10年出一次事故的航空公司
就算跟我說機師都有受過嚴格的訓練, 我還是會覺得後者相對安全一點


大概是這樣說,特斯拉每一次事故每個媒體都上頭條,而傳統車廠一堆事故沒人報導,因為沒人看

所以並不是特斯拉比較會出事故,是事故絕對會上頭條,就特斯拉的事故統計,證明事故少很多

而且就是傳統車廠的數量也比特斯拉多很多,所以傳統車廠故事多到數不清,只是新聞沒去報

還有個重點,車子發生事故,沒品的人就會賴在自駕上,就像之前闖紅燈,說是開自駕的意思是一樣的,然後說特斯拉車子有問題

但是現在有人發現可以去借機器,自己調出特斯拉黑盒子的行車紀錄了,這樣看來雙方有人要造假就不太可能了

所以特斯拉公布的是以行駛里程出事故的機率,比他廠低非常非常多,這比較客觀,因為特斯拉賣車數量比別人少,但這只是參考拉,對特斯拉真有興趣,看朋友使用心得會比較客觀,真的了解之後買了才安心
mimipa wrote:
不、這資料並不是說自...(恕刪)

好多年前看過Google 的 Sabastian Thrun 的一個視頻,結論是不能給用戶方向盤和煞車,這樣比較安全。
fatfellow wrote:
你還號稱在車業二十年

第一
不要在哪裡亂說話
說 30TOPS 跑超過 L3 左右已經非常吃力
真正 L4 以上的運算架構
至少需要兩顆 Intel Server blade 
這還不包括 sensory Hub 上面的處理器

其次
基本上所有的車廠都早具備有 OTA update 
連福特老早在 2012 只要有 Sync 2 以上都具有 OTA

第二
SAE 是殘害車廠?
你在開玩笑吧
完全不知道業界怎樣運作的樣子吧

SAE/DIN 基本上是業界的規範標準的制定者
SAE-J3016 只有定義自駕不同等級的定義

L4 需要 Geofencing 是因為需要每家車廠
在指定範圍內達到可靠度標準才能從 L4 測試執照
換發 L4 營業執照
事實上全世界也只有一家拿到營業執照

L5 則沒有區域限制
SAE 跟加州/亞利桑那州的作法
是把這些自駕鎖在一個沙坑內
等穩定度達到標準之會放行

被你們這種特粉
完全扭曲過來說

第三
特斯拉為啥做不到 L4
問題大部分是出在 ISO26262- part 9
並不完全是 SAE 自駕規範

任何會影響車子安全的元件
都必須要通過 Automotive Safety Integrity Level
自駕直接操控至少兩個 ASIL-D 的元件
自駕系統的運算無論在硬體,韌體,軟體都必須通過 ASIL-D

ASIL-D 最基本要求是整個系統裡不能有單點故障
拿特斯拉最大的問題,一旦它的攝像頭出現錯誤的判定,它沒有任何備用系統來 cross check.

這一點任何一家真正在做 L4 都有另外一套完全不同原理的 object detection/classification 系統

第四
所有的特斯拉架構到現在都還在
480V 以下
這無論在充電,交直電流轉換,輸出
都已經比 960V 以下的架構差了一個世代

要不然 Lucid air 的輸出跟巡航度是如何達到 4.5M/kWh.  Tesla 還卡在 4.

但這特斯拉不公平
畢竟這個架構是在 2010 設計的

最後補充一點
特斯拉的安全輔助系統方向並沒有錯
錯的是吹牛跟完全不在乎客人跟其他人的死活

真正要在私家車搞 L4
尤其對電動車來說
你可以接受至少 20% 的里程流失?
拿 model Y 來講,光是在高速公路上跑 130 
實際上的里程只有 6 成左右
再加上自駕系統在拿掉兩成之後
里程剩下多少自己去算

這還不包括空間,重量等等

專業的分析,其實不叫特粉,而是業代。
商品的優勢能持續多久,看競爭對手的開發能力。
不得不承認,短期內特斯拉還是非常有優勢。
長期的優勢還是看誰能掌握電動車最大的成本-電池材料。
  • 3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