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德國福斯砸500億美金 確看不到特斯拉電動車車尾燈

小人物櫻木 wrote:
同意,初期有bug很(恕刪)
 
 
"當傳統大廠開始做電車時,特斯拉就怎樣怎樣" 的這種老笑話已經不值得一哂。
不只是這裡30cm IQ180的網民自古以來就信誓旦旦的這麼說,華爾街大空頭(其中
有最近被reddit散戶聯合起來電得輸到脫褲的Citron Research)、汽車界的大佬
Bob Lutz好幾年前在CNBC.MSNBC電視上同樣的說法唱衰過不知道多少次。
這些人現在都躲起來不見了。把車當單純產品開發的老觀念遲早要被淘汰了。
至少還是有頭腦靈光,有深知灼見的也不在少數,比如說這三位在哈佛商業評論
發表的文章:
 
How Tesla's Charging Stations Left Other Manufacturers In The Dust
特斯拉車尾燈太難追了
沒辦法起步太晚,只能繼續砸錢了
其實在這個世界工廠的時代,許多商品品牌競爭力強弱的關鍵,並非在產品本身的品質或售價,而是建立在品牌型象。

例如:手錶、超跑、手機、球鞋、品牌服飾等等。

也就是說,其實很多有名的品牌商品,其實其產品是在第三世界國家或俱有生產成本較低或生產技術優勢的地區。

不少知名品牌,其實只是專注於經營品牌形象,和實質生產扯不上什麼關係。更有甚者,別說工廠,連設計部門都接近可以裁撤。

就說電動車的兩項基本重要組件,一為電池,一為馬達,這兩樣組件,特斯拉獨領風騷嗎?

猜測,未來電動車這種商品,也會如同現在的手機或液晶電視一樣,台灣也有機會參一腳,但台灣國力弱,難以建立終端產品品牌。

最近聽到國際新聞,美國蘋果公司想要韓國現代汽車,未來為其生產“蘋果牌”電動車,有意思吧!

電動車的時代,傳統工業強國機會及優勢仍然明顯。

幾個現在大品牌的汽車廠,會退出未來電動車市場嗎?

不可能對吧!倒閉是可能,賣掉、被收購、合併是可能,但跟不跟的上領先者的科技,根本並非主要原因!
可以預言,接下來會是混動油電跟純電車的世代

即使是渦輪車,也是下一個等著法規限制及淘汰的對象

電動車技術發展的過程,混動車也能受惠

目前的小排氣量渦輪,未來將會被油電自吸取代,起步及再加速需要的扭力由電動機提供,市區還能以純電行駛。

高碳排的大排氣量渦輪,零百6秒內的油車,說什麼都難以降低碳排,需要車族中加入純電車及混電車協助降低家族平均碳排才能苟延殘喘的賣,但這些拖油瓶,遲早也是要推進到性能純電或渦輪混電

更重要的是,傳統車廠如果不發展混動,把車系的平均碳排降低,會面臨整個車系都不能在歐洲販售,這是法規直接的淘汰,跟消費者怎麼想無關

如果傳統車廠要跳過混動,發展純電,技術的跳躍以及純電的普及速度,這些都是值得考量而確定企業發展路線,但無論如何可以確定,如果繼續抱著純油車,那必然是坐以待斃
-----------------------
原文


The Volkswagen Group capped off 2020 with 231,600 deliveries of battery-electric vehicles, or more than triple the 73,600 it delivered in 2019.

It was a bright spot for the automaker whose total deliveries in 2020 declined 15.2% to 9,305,400 vehicles, due to the slowdown caused by Covid-19 restrictions.

In comparison, Tesla, the current leader in the EV race (and most valuable automaker based on market cap), delivered 499,550 vehicles in 2020, up roughly a third on its 2019 result.

The results suggest Tesla may not hold its leading position for long. It may even be overtaken by VW Group this year, which is only starting to provide some real competition in the EV space.

VW 2020年交付了231,600輛電動汽車,190,500輛插電式混合電動車
Tesla 2020年交付了499,550輛電動汽車
看不到特斯拉電動車車尾燈?

MICHAELCUB81 wrote:
就說電動車的兩項基本重要組件,一為電池,一為馬達,這兩樣組件,特斯拉獨領風騷嗎?



電動車的核心。是3電
電池
電控
電機(馬達)
前兩項特斯拉領先一大段距離
不只是技術,還有產能
其它傳統車廠的電池,全部掌握在亞洲供應商手中,即使貴如保時捷,電池電控仍在LG手裡,VAG集團3-5年內仍擺脫不了這個狀況!
這些車廠的電動車產能,由電池廠決定!
特斯拉另一個優勢在於深度的軟硬體整合,傳統車上近百個ECU,短時間內,供應鏈轉不過來!
codyhlau wrote:
VW 2020年交付了231,600輛電動汽車,190,500輛插電式混合電動車
Tesla 2020年交付了499,550輛電動汽車
看不到特斯拉電動車車尾燈?

競爭是好事,但別拿蘋果比橘子,一般是看車型銷量,VW"集團"包括Volkswagen、Audi、Porsche等好幾種車型...

Tesla Model 3 - 365,000
Tesla Model Y - 80,000
Volkswagen ID.3 - 56,500
Audi e-tron - 47,300
Volkswagen e-Golf - 41,300
Volkswagen e-up! - 22,200
Porsche Taycan - 20,000

https://insideevs.com/news/465956/in-2020-volkswagen-group-sales-plugin-cars/

https://fb.me/TeslaHere|TESLA知識家
小人物櫻木 wrote:
競爭是好事,但別拿蘋果比橘子

應該是說,別拿蘋果(iPhone)比Nokia(3310)
最近剛看過一段老外的YouTube,Model Y vs vw id4
主要在馬達輸最大,四驅對二驅,0~100加速4.9秒對8秒多
德國真的起步太慢了(雖然還有更慢的:日本),但德國更慘的是,他們工業在汽車這部分占很大,現在卻連晶片都沒有著落了,才發現之前對台灣很不好⋯⋯
RVP100F wrote:
應該是說,別拿蘋果(iPhone...(恕刪)

上面有點說錯了,馬達是差很大,但不是最大
差最大的是軟體,比如FSD還有其他控制界面,這塊只擅長機械的德國永遠也追不到!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