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車輛全面電動化造成的電網壓力(#1樓 整理更新)

夜之之 wrote:
大家一定不相信,火...(恕刪)


火力電廠
釷(Th-232)、鉀(K-40)、鐳(Ra-226)及微量的鈾(U-238)


風力水力太陽根本是悲劇,太陽能板的製造跟後續處理跟核能一樣沒辦法解決,風力太大太小都無法發電(水力含以上的發電量大家可以上台電網上看即時電量)。
台電即時發電量
生活在需要用電的時代,目前穩定來源的能源科技只能在火力跟核能間選一個!(火力慢性死。核能怕爆炸)下好離手。
好好笑的議題…
我們先來探討,買的起特斯拉等級的會有多少(自家充電系統能設立的)…
不然再換個議題,台灣人要多久才不騎摩托車改全開車
不行再換個話題,GOGORO何時會拖垮台灣電網???
樓主一定是吃太飽了厚

TESLA現在的120KW快充實際上大概也只有80~100KW而已
1000台同時用快充就需要100MW 這100台不是突然出現對電網就不會造成危機
在台灣TESLA的量 我想要達到1000台同時快充在未來也不會發生
至於電量消耗
一升油從煉出來運送到加油站需要耗的電力也不小
氫燃料電池車 偋除運送/儲存/添加..等危險性,其實是蠻符合現今油車的燃油補充方式,續航力又高,應該會出現更安全的儲存方式的..
先不看台灣電夠不夠的問題,其實台灣是最適合電動車的使用環境。

先拿幾個數字,從基隆開高速到高雄大概400多公里,有機會問一下台北的計程車司機,他們一天花8-10個小時在台北繞來繞去也差不多就是400公里,一箱汽油左右。意味著超過台灣90%的用車人一天大概也就是400-500公里!

然後大家再回想一下,一般我們用車,車子在停車位的時間長還是在路上的時間長?我想多數人的答案都是接近的,所以電動車跟汽油車在使用習慣上會有一個根本的區別,就是電動車只要有機會就能充電,就好像現在所有人手上的手機一樣,只要電量低於50%,我相信多數人找到插座就開始充電。汽油則完全不一樣,多數人都會等到油箱低於3成,甚至很多人都會等到油燈亮才會去加油,除了已經建設了很多加油站以外,關鍵就是你無法在加油站以外的地方加油。但電動車,雖然是車,但不能忽略到他就是用電的,你想一下,台灣有哪裡是沒有電網覆蓋的?意味著只要有插座,電動車也可以充電,只是要充很久很久,但如果有個慢充的充電樁,50度電的電池,10個小時也能從20%充到95%以上。所以進到電動車時代,加電站跟加油站的性質會產生區別,一般進到加油站就是加滿,但到了外面,加電可能只是因應一段路,充滿不是必要的,夠用就好....在外面充電的費率通常比家裡充電要貴,我相信大家如果知道有哪一家加油站便宜一點還是有優惠,都會願意多開點路去加油,如果家裡充電比外面便宜,又怎麼會捨近求遠呢?

所以重點來了,既然一天在台灣能開的距離就是500公里,是不是意味著續航里程只要到達500公里就能滿足大家?我認為這就是答案,現在iphone如果在你高度使用的狀況下,能滿足12小時的操作,我想多數人也不會抱怨,同樣的,如果我不是每天需要開1000公里,我何苦要求我的電動車能跑超過600公里以上。而現在的電池密度跟電池價格,2年之內,超過70%以上的電動車續航都在500公里以上,而且製造成本會很接近現在的汽油車,到時候,電動車的低使用成本,低養護成本肯定會席捲全球市場的,希望台灣不要再浪費這個土地先天的地理環境優勢!

再給大家一個數字,現在多數的汽油車,馬力在200匹以內的,一公升汽油都可以跑到10公里左右。現在主流的電動車,很爛的大概2度電也可以跑到10公里,一公升汽油跟2度電的差別我想大家可以自己去算,如果有離峰電價的話,電還可以更便宜,使用成本的巨大差異,我相信一般人都可以感受的出來....

最後回到電夠不夠的問題,如何引導電動車車主在離峰充電,其實就可以很好的分散電網的壓力,甚至優化電網的效率,還是回到多數用戶的基本心態,如果離峰充電便宜,我為什麼要在尖峰充電?

很多人家裡如果沒有安裝充電樁條件的,我認為還是買汽油車最好,但隨著電動車的普及,如果政府還是沒有意識到電動車這個產業的快速增長,哪真的很可惜。現在中國幾個電動車重點城市,你到有地下車庫的大樓去看一下,大概都有20%左右的車位已經安裝充電樁了,而且比例還在每天提高中。
台灣走走停停用路環境反而適合電動車。油車開動時為突破靜摩擦的多產出的引擎廢氣不可不計。油車本來能源使用率就低了。走走停停更多廢功浪費在路上。以及怠速,留下的汙染也比國外多。就像國外15000或20000KM保養,台灣用車走停多的就降到5000KM。計程車有些甚至2500KM就需要了。
從台電網站查到https://www.taipower.com.tw/tc/index.aspx
晚間離峰時段的用電量約2500萬千瓦,白天滿載可達3500萬千瓦。

這樣晚上可同時給幾輛特斯拉在家充電?
晚上還有一千萬,但實際不會這麼高會降載。如果照開版大說的未來的情況全部是電動車/電動機車/電動公交車來說~可能不夠,反而會變成相反,因為大家都下班了,全部在充電(每一戶自家車位必需有充電座),因為公司不一定願意讓員工充電或公共用電反而會變貴,民間用電就如同現在一樣會是比較便宜。
台灣電動車普及率1%都不到,就在擔心電網壓力問題...
而且以tesla電車現在在台灣的售價,是不可能普及的.

好在tesla是美國公司,否則電動車永遠造不出來了...

在講個笑話,90年代,台灣一堆環團組織就說20年後油會用完...
而現在呢??
看來原PO大大把Model S的蓄電能力與耗電混為一談,一個單位是瓦時,或瓩時;一個單位是瓦,或瓩。

假設一台Model S一年開30,000公里。平均500公里充一次電,即便從0充到最滿也只要100瓩。所以每年30,000/500*100=6,000度電。換言之,大約每天耗電16.4度電。

若以每天的發電量3,000萬度為例,3000*10000/16.4=1.83百萬台Model(全台灣目前也不過百萬台的汽車)。所以原PO大大的算法可能有誤會,不太可能一座核電廠只能供幾千台車充電。

請大大諒查...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本文原發表在 "電動...(恕刪)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