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 wrote:新年快樂!嗯我也沒...(恕刪) 大陸一堆PTT造車公司,全都是靠張嘴在吹,都沒有自己的造車廠,這些人的做法其實很簡單,跟裕隆一樣買幾台特斯拉來分解慢慢抄襲,做台概念車發表一些超級漂亮的數據就開始在市場圈錢了。其實你仔細研究一下蔚來汽車的創始團隊,幾乎全都是做互聯網的,除了Martin Leach以外沒有一個跟實業有關,更可憐的是連一個工程師背景的都沒有,別忘了特斯拉的老闆本身就是工程師,擁有物理學的學士和材料科學的碩士。說真的連蘋果和谷歌都退出製造汽車轉為提供服務和技術給汽車製造商,幾個做互聯網產業加一個連自己品牌燃油SUV都賣不動的江淮汽車,希望最後不會成為下一個樂視汽車,畢竟連特斯拉已經有量產Model S和X的經驗,可是到現在Model 3還卡在真正量產的瓶頸,由此可見量產比發布新車款難多了。只是純粹從產業和技術面來看,大陸未來電動車最有可能崛起的應該還是比亞迪和吉利汽車,吉利本來就擁有Volvo汽車100%的股權,最近又出手收購Volvo集團的股權變成第一大股東,大陸電動車公司最重要還是要得到政府的支持,現在政府才是最大的購買者。台灣應該避開電動車整車製造,主力應該放在電動汽車或電池的零件研發和製造上,看看能不能出個像大立光一樣的公司。
確實是如此,不過電動車的入門比起燃油車可能要來的容易,tesla也是從零開始,整廠造車是一個瓶頸,電池又是另一個瓶頸,而不斷挹注的資金,也是決定的因素,Tesla 量產model 3 若不順,一堆人在計算它現金流何時斷炊。無論如何,是驢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明年三月就知道是不是另一個樂視電動車了!您提到的吉利與比迪亞,謝金河有提及: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12612
somno wrote:確實是如此,不過電...(恕刪) 和大董事長沈國榮昨(12/13)日表示,為滿足特斯拉急單要求,和大集團現在是「全體總動員」,日夜加班趕工,除海運外,部分甚至得空運供貨。-----------------從 台灣 Tesla 供應鍵 - 和大 發佈訊息 時間點來研判, 今年 2018 年 Q1 應該 Model 3 就可 大量出貨了…
裕隆集團代理的另一輛插電車.....Outlander PHEV 又開出 199 的觀賞價就算說今年想要把 Nissan Leaf 第二代放進來賣....誰知道他又要開出啥價格.....電動車在台灣要普及如果政府政策不肯拿出一些實際的東西做多.....現階段的這些代理商和泰裕隆汎徳根本就不會想推....價格拉高高...都是宣示作用沒有實際作為....
jaio wrote:裕隆集團代理的另一...和泰裕隆汎徳根本就不會想推....價格拉高高...都是宣示作用沒有實際作為....(恕刪) 嗯其實答案很簡單電動車後續的保養費用極低!!!!!所以根本不會有經銷商,想賣電動車!!!每五千回去加雨刷水,絕對養不活那些光鮮亮麗的店面!與其進口了車沒人賣,不如開個高高的”觀賞價”!!!Tesla 所有的店都是直營的,就是這個原因!
在下某日一時與起想要善盡車主的責任,檢查一下雨刷水,但是不太容易看到水位。一查手冊上寫著 “液位較低時,錶板上會顯示一條訊息”,所以是連檢查都不用檢查,雨刷水不夠會主動通知加水JL wrote:每五千回去加雨刷水,絕對養不活那些光鮮亮麗的店面!